1、平常心对待。
考试成绩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孩子的学业成就和学习能力,但考试成绩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不同的孩子成绩有高有低,同一个孩子的成绩有起有伏,都是很正常的事。不要苛求每个孩子的成绩都很优秀,也不要苛求优秀的孩子每一次考试成绩都很优秀。任何一次考试都是阶段性的,每一次考试之后都还有更长更远的路要走。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以奋进之心学习,以平常之心接受考试成绩,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成绩过于紧张,父母的紧张情绪往往会传导到孩子的身上,引起一些负面效应。
2、多一些肯定鼓励理解,少一些批评指责,切忌惩罚打骂和过激的语言刺激。
孩子成绩优秀或者进步明显,固然值得表扬奖励,成绩落后或退步是否就一无是处?显然不是的。每一个孩子哪怕是成绩最落后的孩子也一定有自己的闪光点,例如,分数虽然低了一些,但字写的不错;数学虽然不好,但语文考得还行;成绩虽然落后了些,但诚信考试,是个诚信的孩子……诸如此类,找到孩子的闪光点,在孩子伤心沮丧时给予恰到好处的肯定、激励、安慰,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犹如春风春雨春天的阳光滋润孩子的心田,给予孩子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力量。反之,在孩子伤心悲观之时,家长的惩罚打骂和过激的语言刺激很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甚至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
3、掌握表扬和批评的艺术。
对于成绩好的孩子,应该给予肯定,但要注意不要过度宠溺,不要过分夸孩子聪明,要引导孩子总结学习过程是否还有需要改善之处,甚至必要的时候泼泼冷水。对成绩不甚理想的孩子的批评并非绝对要禁止,但要注意时机、分寸、方式。考了低分,情绪本就不好,此时不适宜立即批评指责,最好先要给予安慰与肯定,等情绪平复后再帮助孩子找出失败的原因,例如是不是思想上不重视,是不是学习方法不对头,是不是考试时间未能合理分配等等,一起探讨分析,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表扬中有批评,批评中有表扬,两者要有机结合。
4、注意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
注意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可能出现的不良情绪,和孩子共同探讨调控情绪的方法,例如发现孩子心情紧张时,带着孩子一起深呼吸三次;发现孩子情绪低落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听听歌、跑跑步、打打球、聊聊天、外出散散心;发现孩子信心不足时,经常对孩子说:“你能行”、“你能克服困难!”
5、化身孩子的学友、战友和学生。
试卷发下来,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切磋、探讨甚至虚心请教:“孩子,这道题怎么做?告诉爸爸(妈妈)。”切忌趾高气扬地对孩子说:“这么简单的题,我都会做啦,你不会做?!”父母要用自己的勤奋好学带动孩子的勤奋好学,用自己的正直善良引导孩子的正直善良,要让孩子摆脱手机依赖,家长就要自己放下手机用心用情陪伴亲人、阅读书本、和家人一起做家务,让孩子感受到你和他(她)在同一条战壕中共同战斗,共同成长,就会平添许多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