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素
定义:学名5-羟色胺,由色氨酸合成,色氨酸为人体必需氨基酸,即必须通过食物摄入获得该氨基酸。
1)功能:
与人的食欲、记忆、睡眠、认知和情绪有关。
2)机制:
1.血清素与情绪
与杏仁核结合,加强杏仁核与前额叶的联系。(杏仁核负责情绪,前额叶负责理智)
血清素水平低的人群,情绪波动大,自我批评重复出现,处于精神内耗状态
2.血清素与工作
大脑思考时,神经元放电,放电会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ATP水解,ATP水解后产生腺苷,腺苷逆向水解合成ATP,就此构成ATP循环。
当ATP循环被影响,腺苷水平升高时,腺苷会抑制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分泌。血清素不足导致易怒和注意力不集中,多巴胺不足导致失去动力。
*例子:
有时候明明一天什么都没做,仅仅是思考,却感觉非常累,而有时一天做了很多事情,但精神饱满。
原因是仅思考但没有完成任务时,即使切换到了下一个任务,大脑在无意识层面仍然在计算之前的任务。这样就导致了所有任务共同消耗ATP,导致腺苷水平升高,进而血清素和多巴胺水平下降。
当面对多个任务时,只要逐一完成任务,每完成一个任务,大脑就会停止对该任务的能量消耗。从而在结果上能量消耗少于只创造任务而不解决任务的单纯思考。
3.血清素与睡眠
血清素与褪黑素存在转换关系,正常情况下,凌晨两点血清素转换为褪黑素,血清素水平下降导致人在晚上更容易抑郁。
褪黑素具有促进睡眠的作用,而当没有足够血清素转换为褪黑素时,就会导致失眠。
如何提升及保护脑血清素水平?
1.制定任务清单
分解每一个任务的步骤。每执行一个步骤,将其标记为已完成,从而减少大脑能量的消耗(原理见上文ATP循环),保护血清素水平。
2.摄入含色氨酸的食物。
①坚果类:核桃、葵花籽、花生、南瓜籽。
②豆类:大豆、黑豆。
③水果类:大枣、香蕉。
④谷物类:小米。
⑤其他:牛奶、黑芝麻、香菇、鸡蛋、腐竹、红肉。(红肉:烹饪前呈现红色的肉类,包括猪肉、牛肉、羊肉、兔肉等所有哺乳动物的肉,)
3.多摄入碳水化合物
要提升脑中色氨酸水平仅摄入色氨酸食物是不够的,因为血液中的氨基酸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时存在竞争作用。
所以要提升脑中色氨酸水平还需要降低其他氨基酸的竞争作用。可以通过多摄入碳水化合物实现,其原理是多摄入碳水化合物使血液中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消耗其他氨基酸,而不消耗色氨酸,从而达到降低竞争作用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