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到一个有趣的比喻:一个家庭就是一部西游记。孩子是唐僧,一路被大家保护着前行。妈妈是孙悟空,事事殚精竭虑。而爸爸呢?是猪八戒,平常只能顾得上自己,从来不陪孩子。只有猴子不在的时候,老猪才会被迫上阵,手忙脚乱地管孩子。
其实,这不仅仅是段子,也是当下家庭的真实写照。
在家庭教育中,大多数孩子吃喝拉撒归妈妈全权负责,爸爸心安地当起了甩手掌柜。其实教育孩子最忌讳的事就是:爸爸缺位,妈妈全方位。
《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调查报告显示:父亲陪伴孩子时间较多的家庭,仅占12.6%。不得不说,家庭教育中,父亲陪伴的缺失已经成为常态。
心理学家调查发现,那些没有得到父亲足够关爱的孩子,容易焦虑、孤独、自尊心低下,甚至还有攻击性强、叛逆等问题。
心理学家胡慎之指出:90%的人生短板,都源于父爱缺席。
父亲缺席,对男孩来说,他会失去榜样的力量,变得自卑、叛逆,甚至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对女孩来说,她会失去安全感,变得不自信,影响未来的亲密关系。孩子的成长如果缺乏父爱,容易形成性格缺陷,影响一生的幸福。
如果说“缺位的爸爸”摧毁了孩子获取幸福的能力;那么“全方位包办”的妈妈则彻底剥夺了孩子独立自主,走向成熟的机会。
见过身边很多妈妈,特别喜欢为孩子包办好一切。生活上事无巨细地为孩子操心,大包大揽,生怕孩子累着;结果养出的孩子小时候懒惰、没有自理能力,长大成了一无是处的巨婴。
有这样一种妈妈,她们比谁都爱自己的孩子,比谁都希望孩子未来出人头地,可她们表达爱的方式却是无限付出、处处包办。最终,她们亲手剪掉了孩子一飞冲天的翅膀。爱孩子、为孩子付出是母亲的天性使然。但母亲全方位的包办,替孩子扫清成长过程中一切障碍,只会让他越来越软弱,永远无法长大成人。
我们常常思考,怎样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报最贵的补习班?还是买最贵的学区房?但其实我们忘了最重要的,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师,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家庭教育,从来不是父母有多大成就,给予孩子多少金钱和资源,而是夫妻合理分工,各司其职。最最重要的,是父爱不缺席,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很多爸爸工作繁忙,但哪怕每天只有10分钟,只要做到全心全意,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关注,就是有效的陪伴。
父亲的用心陪伴,可以给孩子带来无穷的力量,让孩子阳光、自信、勇敢。作为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一定要记住: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多花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其次是母爱不越位,让孩子学会独立。母爱是温暖而又无私的。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当妈最难的,从来不是给予孩子多少爱;而是做到母爱不越位,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要知道,母爱不仅仅是给予,还是帮助孩子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人。真正智慧的母亲既要陪伴孩子成长,给孩子充分的亲密感,也要懂得适时和孩子分离。
妈妈们要充分认可爸爸们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告诉爸爸,孩子的成长不能缺少父亲的关注。因为爸爸所给的,是钙、是铁、是锌,是生命里不可缺失的营养,而这些是妈妈们没法代替的。
孩子的成长,是一次又一次美丽的盛典,而父亲和母亲,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孩子的成长没有偏方,有的只是负责的父母,提供的稳定而健康的土壤。这块土壤里包裹的,是父母完整而健全的爱。
不要等孩子变得冷漠,爸爸才后悔没有用心陪伴。
不要等孩子变成“巨婴”,妈妈才后悔没有早点放手。
家庭教育从来不是某一方的责任,而是父母双方一场爱的“合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