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天真烂漫的,也是无限憧憬的;滋养一个人的童年,就是奠定了人生发展的基础。
扪心自问,我们在孩子面前,会认错吗?认错的态度,是蜻蜓点水的,还是深刻的?很多大人的嘴,是硬邦邦的,就是错了,也会争执一番,或者是沉默一会,跳过原有的话题。
聪明的父母,会在孩子面前示弱,自己的错误决定,野蛮做法,无知的举动,都可以坦诚地告诉孩子。大人低头了,孩子就会更加自信,感受到公正的待遇。
著名翻译家傅雷,家里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傅聪从小学习钢琴,为此父母耗费了很多的钱。小儿子傅敏则没有那么幸运了,只能按照普通孩子的发展模式,踏踏实实读书。
傅敏小时候很想要一把小提琴,初中毕业后,要报考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他的想法被父亲驳回了。
傅雷对傅敏说:“第一,家里只能供一个孩子学音乐;第二,你不是搞音乐的料子;第三,上初中了才学琴,太晚了。”很明显,傅雷的做法是偏心的,让傅敏不太理解。
后来,傅敏长大了,整理父亲写的信件,在父亲写给傅聪的信上,他发现了父亲不一样的爱:“当初,因他天资差,开窍迟,我自己脾气又不好......总觉得对你给的太多,对他给的太少,良心上对不起他。”父亲一句自责的话,让傅敏彻底懂得了父母的不容易,不再因为父母的偏心而懊恼。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待人有不同的方法。偏差是客观存在的,偏心也是不能避免的。大人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所有的孩子满意,那就表达自己的愧疚好了。
不管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是父母,能够坦诚布公地和孩子聊天,说一说自己的过错,对孩子的误解,常常自我批评,孩子一定会反过来理解父母。
当孩子不再怨恨家庭时,他会觉得家庭就是自己最好的后盾,当一家人拥抱在一起的时候,就是一股巨大的推动力,让孩子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