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2日,星期三,中雨,亲子日记第123篇
学习
你不以为然的啰嗦,正在消耗孩子的热情
《非暴力沟通》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曾说:
评价、指责和命令都属于暴力沟通的方式,会让孩子遭受到无形的“精神暴力”。
《百家讲坛》赵玉平老师讲过一个故事。
孩子走出房间喝水,妈妈问:“儿子,作业写完了吗?” 孩子听了后瞬间暴跳如雷:“能不能别问了?” 妈妈一脸懵的恼怒了:“我问问有错吗?他为什么不让问?” 跟孩子沟通后,赵老师得到了孩子角度的妈妈:妈妈一天好几遍地问作业写完了吗? 并且,如果孩子回答“写完了”,妈妈会说:“写完了就应该在那里发呆吗?你不会再去刷几页题,多背几个单词吗?” 如果孩子回答“没写完”,妈妈会说:“没写完就赶紧去写啊,没写完还坐在沙发上发呆?每次都是我推一下动一下,你难道是在给我学吗?真是让人心累!”原来,无论孩子怎样回答,迎面而来的都会是一顿劈头盖脸的,日复一日,孩子十分排斥跟妈妈沟通。
如果亲子关系不好,一切教育手段都是零,没有任何意义;而父母怎样跟孩子交流相处,就会有拥有怎样的亲子关系。
今天老师讲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她12岁的儿子不让她的大庭广众之下叨叨,她就越是抓住人多的机会历练他,让他克服,这种智慧不是每一个妈妈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