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7.12 农历五月廿五 星期三 雨
“最大程度的放手,最小程度的高控”是我今天学习到的最深入心底里的一句话。
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要改变的是他的观念,虽然不是片面的强调唯心主义,事实却是人的有意识行为是在心的调控下做出来的,因此意识很重要。
观察一个孩子的游戏、观察一个区域里的游戏、观察一定类型游戏材料的游戏,所有这一切都要从放手开始。
教师放手孩子的基础是爱和信任。我们要做的正是从日常生活和游戏之中更多的把爱给与孩子,把信任给予孩子。“爱与信任”成就的是孩子的胆量,游戏中不会存在不必要的担心,不用考虑身后的教师举起手机拍摄到的是自己顽皮的证据,不用过于考虑这样的游戏是不是合适的、被允许的、随主流的。
有胆量的孩子才能够拥有向上的自我价值感。老师放手孩子也是需要莫大的胆量的,这份胆量来自园长、来自家长、来自于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信念。
被允许的老师才能够以相同的方式对待孩子,允许孩子。允许是一个博大的词语,因为它包含允许喜悦、允许美好、允许成功,同时更侧重于允许悲伤、允许痛苦、允许失败。
用接接纳的心去允许各种情况的发生,事情的发生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更糟糕的是面对这些事情时,我们接不住。
教师不允许孩子就是不允许自己的缩影,园长不允许老师也是不放心自己的缩影。允许中还有一种重要的情感支撑叫做鼓励、赞美,甚至随喜赞叹!
“观察不是分析而是关注和肯定”。
关注的是游戏或者事情的全貌,关注的是故事的情节或者细节,关注的是大家都认为可圈可点的主角和行为,关注的是大家都容易忽略的普通场景和动作。
观察的前提下应该是关注吧!关注自己想要关注的部分,然后静静的睁大双眼,举起手机,屏住呼吸,把脑子丢在身后,把那颗纯净的心向上提一提,拉一拉。
不期待孩子会给与我怎样的惊喜,成就我一篇怎样好的游戏素材,只是把位置放在孩子的身后,同时让自己身体拔高一点,站在这样的位置观察孩子,避开观察的陷阱,比如:经验与期待,比如个性与好恶,比如目的与意图。
放手孩子,把脑子暂时丢到一边,因为大脑有一些固定的搭配叫做思维定式,叫做形象力。
放手孩子,把心带上,因为每一个人的心都是一颗明珠。用这颗明珠去尝试着照见孩子的心,照见孩子内心的另一颗明珠。
放手=授权+信任
放手是在被允许的前提下才能够出现,同时在被肯定和赞美的后续中才能够有所发展的。
放手是一种能力,很多时候,对于他人的放手也意味着对于自己的放手,越是握紧的拳头,越是压缩了原有的空间,越是摊开的双手越是获得了无限的可能。只需要付出的是一颗心,收获的却是一手掌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