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亲子日记7.14
二.二班 田恒奇妈妈

文/秋秋

娃小时候,那个贴心呀!

母子关系和谐,每天不是亲亲就是抱抱,俩人和平相处,关系好得羡煞一旁有点多余的爸爸,家庭氛围一度十分之融洽。

可随着孩子越来越大,相信很多父母不止一次地想过:“长大干啥呀?还是小时候听话!”

本以为叛逆是要到青春期才出现的,但切身体会是:老母亲,早早就领略了“叛逆”二字的威力。

让往东他非往西,夏天要穿羽绒服,冬天要穿凉拖鞋。

必须要做做功课了:娃为啥总要跟我对着干啊?

1

叛逆是个伪命题

1.2-3岁,第一叛逆期

“可怕的两岁”,说的就是这个时期。

走路还晃荡的小小年纪,“不不不”却说得铿锵有力,异常坚决。如果语言不够压制大人,还可以哼哼唧唧哭哭啼啼,大闹一场。

这个时期,孩子的自主意识开始萌芽,对周围世界产生探索冲动,初步有了“自我”与“需求”的概念。

2.6-7岁,第二叛逆期,也叫儿童叛逆期

“七岁八岁讨人嫌”,诚不我欺。

这个时期的娃,不仅话比咱多,道理也比咱多,咱说一句后面有十句已经顶过来,还句句占理,噎得咱们如鲠在喉。

“先写作业再玩吧!”

“上一天课都这么累了,就不能让我脑子休息一下吗?”

但你要说:“先休息下吧!换换脑子再写作业。”

那他肯定要说:“反正最后都要写作业,还不如早写完早省事。”

当然也有不说话的时候,一句“哼”,嘴一撅手一甩脚一跺,再挤出几滴眼泪来,大人可怎么招架?

这个时期,孩子的逻辑性正在变强,希望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我生活的每一步都是家长选好的,可是我长大了,请允许我做主吧!”所以才会和我们唱反调、辩论甚至抗争。

图片

3.10岁-青春期结束

这就是咱们理解的青春叛逆期了。

女孩10岁、男孩12岁左右进入青春叛逆期。

心理学家霍莉沃斯称其为“心理性断乳期”,简单来说,就是孩子看不上咱们的很多思想、做法。于是通过一点就着的暴躁脾气、口不择言的顶嘴、无礼粗鲁的行为等来向父母挑战,宣示主权。严重的甚至自残、轻生。

“每个青春期的孩子不听父母的话,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完成必须完成的任务:脱离对父母及重要亲人的依赖,走向独立的自己,在18岁左右形成一个完整的‘自我’。”

所以你看,叛逆其实是个伪命题。

叛逆的本质就是自我意识强烈爆发的表现,是打破“原我”获得“新我”的过程,是属于孩子们成长的一个阶段。只不过这种成长的表现形式不太招大人们喜欢,或者说,只是因为大人的不喜欢,才用“叛逆”俩字来命名了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

人的一生当中,也可能出现中年叛逆、老年叛逆哦!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人类之所以进步,是因为下一代不听上一代的话。”

想想也不无道理。

孩子和大人对着干,不过是争夺决定权然后自己做主,来彰显自己的成长,宣告“我也能探索自己的人生”。

2

面对孩子叛逆,我们该怎么做

1.从心底里,理解“叛逆”“不听话”这几个字。

正向理解孩子的不听话,“不听你的话”只是因为他心里有了自己的“话”。

他想冲马桶却被妈妈抢先了的嚎啕大哭:我只是想自己试试;

他打破对“写作业”和“休息”之间的先后顺序,哪怕一团乱:我只是不想听你的;

他对你的唠叨充耳不闻,一言不发只剩下关起的房门:说过多少遍了,烦不烦。真不想再听了!

先理解了“我不是不听话,我只是想听自己的话”是一切的前提。

2.叛逆的当下,能做的只有闭嘴。

孩子叛逆行为爆发那一刻,家长能做的只有闭嘴,等洪水般的情绪流淌完。

家长说,不行啊!我闭嘴不了!我只是当了妈,可我还是个人啊!这气谁爱受谁受,我必须撒出来!

可以发火,也可以对峙,但最终的“残局”是双方来收拾,最终的伤害是双方来承受的。孩子把你逼到情绪的深渊,你可以选择往前走两步和孩子一起跳下去,也可以选择退一步,大家都还有退回安全地带的机会。

图片

3.想让叛逆温和些,功夫在日常。

每一种叛逆行为的背后,其实都藏着一种很积极的需求,你可以识别出这种需求,来尊重理解并解决孩子不太“优雅”的表达。

有位家长发现上了六年级以后的孩子,刷起了短视频。

如果只是唠叨:

“什么时候才能放下手机?”

“就不能干点别的吗?整天就捧着个手机?”

“又在看手机了,新买的书还没开始看吗?”

除了让孩子反感和鄙视,激起逆反心理,甚至大战一场,毫无有益作用可言。

于是,她找了晚饭时间和孩子聊,为什么中午的时间选择刷短视频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读喜欢的书呢?

孩子是这样回答的:“我现在喜欢的书是需要沉下心来才能读懂读顺的,可我的时间太紧张、琐碎了,只好刷几个小视频来打发一下。”

家长也表示了理解,六年级了,校内的课程、作业已经不是低年级那样能轻松应对,孩子的课余时间还会和同学组团打球,这是必要的运动时间,既能保证身体健康,又能出出汗洗去一身的压抑疲惫,没法砍掉。一天里,确实很难拿出大块的时间来读书。

并不是说孩子的行为是对的,但了解原因后,也不能理所应当地批评孩子是错的。

“妈妈理解了,碎片化的时间想利用起来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呢!我也在午饭前等面条煮熟的间隙看了短视频,我第一次知道,章鱼逃跑时可是相当滑稽啊!那咱们这周找个合适的时间读完这本书吧……下次选书的时候也可以找一些简单有趣的来打发时间……”

孩子愿意分享真实想法和困惑的前提,是尊重,尊重他是一个独立个体,尊重他的具体行为,看到他的需求,平等地沟通。

4.适当放权,支持孩子成人前略显莽撞的独立。

适当放权以示尊重,让孩子有自己做主的“经历”,积累“自己能掌控”一些事情的经验,未尝不可。

无关紧要的事,让他们自己做主。

应该做但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给出选项,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力。

必须做的事情,要重点约定好。一起商量,让孩子参与意见,切忌“一言堂”。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158308
推荐日记
《119:What a busy and fulling summer holiday it is!》
《遇见“活菩萨”》
《亲子记第468篇—奕瑄放假了😄2023.07.13》
《摆烂》
《假期第十四天》
《计划+执行=进步》
《方凯民,方淇,方润宇妈妈亲子日记第1127》
《又控制了孩子 第102篇》
《学习运动两不误》
《庆祝考试通过》
《山海间,见己》
《亲子日记97篇》
《孩子做作业磨蹭的原因》
《2023年7月12日 第110篇》
《日记39》
《517凉拌黄瓜》
《自立的小老大》
《亲子思想日记第126天》
《2023年7月13日星期四 阴转晴》
《亲子日记第91篇》
《定规矩(266)》
《亲子日记128》
《亲子日记第122天:努力》
《亲子日记第362篇,完活》
《毕业啦》
《随记126长安》
《启蒙导师,感恩遇见》
《亲子日记第149天 雨后的早晨》
《亲子日记-1664 23-07-12》
《儿歌》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