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14 周五 晴 亲子日记第141篇
临床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曾说:“当语言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时,这种沟通方式会让人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这么简单的题也会做。你没长眼睛吗?”
“现在不好好学,以后要饭都排不上号”
“给你说过多少次了,每次都这样,你是没长耳朵吗?”
平常的生活中,很多父母都说过这样的话,对父母而言,说话只是几秒的事儿,但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话直接影响了他们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以及和这个世界的相处方式。
☹️ 妈妈声音越大,孩子越不会“说话”
即使长大了,事业有成,如果在妈妈长期的吼叫鞭策下,长大了童年也是会有阴影的
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也曾说:“毁掉一个孩子很简单,不用游戏和贪玩,只要父母常年吼骂他。”
☹️ 我们说的越多,孩子“跑”的越快
明明我们说的道理是为孩子好的道理,但是孩子就是不想听。
当我们居高临下的说教的时候,表面看起来是在沟通,但是实际上只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孩子没有主动权,自然会因为没有参与感而选择逃避反驳。
身教永远大于言传。
☺️ 妈妈耐心听,孩子才会说。
育儿学家卢勤曾说:“亲子沟通的很多问题,大多因为父母说的多,听的少。”
有时候我们父母的只听不说,看似偷懒,却让孩子可以感受到用心的关注。当孩子意识到自己被真正的被关注的时候,便会刻意改变自己的一些行为。父母学会有效的倾听孩子说话,才更加有自信有底气。
当我们打开耳朵,闭上嘴巴的时候,耐心倾听的时候孩子一定会在爱的尊重下,对我们敞开心扉。
苏格拉底曾经说:“自然赋予我们一张嘴,两只耳朵,就是让我们少说多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