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继续读深学记,《学记》 中的许多教育理论为我们后人所借鉴和采用,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维专门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做为教师,我们一定 要认真研读《学记》,了解和把握其中深刻的教育教学原则和规律,更好地服务于我们自身的教学工作。
“古之教,家有塾,党又痒,术有序,国有 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我们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口吃不了大胖子,知识需要平时的慢慢积累。就像刚上一年级的孩子,需要先从拼音字母、笔画学起,慢慢的学习音节、生字,接着学习词语、句子。开始只能写简单的一句话,慢慢的写一段话,最后能写一篇文章。这都需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学习才能取得。相应的,学习的知识掌握的越多,那这个人的见识、能力也就越强。
古之教,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
古代设学施教,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学校叫“塾”,每一“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每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在天子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大学。学校每年会招收学生,隔一年会对学生进行考查。在入学第一-年会考查学生断句分章、辨析中心思想等基本阅读能力,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博.学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小成”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三推论事理,并有坚强的信念,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这一阶段达到这样的学习标准“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