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越来越喜欢独处。自己宅家一天也不烦,而且感觉很充实。读书,锻炼,k歌,收拾房间,和朋友聊天……井井有条,有条不紊。今天,自己在学校值班,读书,练字,远程研修……真的感觉很享受……晚上又读到一篇文章《独处,是人生大智慧》文中说: 自古以来,有大成就者,皆安于独处,善于独处。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为世人留下了千古绝句;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成为一代“小品圣手”;苏轼独游赤壁山,写下了《赤壁赋》等千古名作;释迦牟尼六年苦行,历经人世间生死悲苦,方大悟佛法。
独处是大智慧,人的一生,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恰恰是独处之时。独处,是一个人成长的机会。
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人只有在独处时,方能置身于烦杂之外,真切地看透自己的内心,看清生命的真相。
王阳明35岁时,因上疏论治惹怒了宦官刘瑾,被贬到贵州龙场。当时的龙场荆棘丛生,虫兽出没,他犹如生活在原始森林之间,不仅食不果腹,连自身安全都受到了威胁。经此磨难,王阳明并未丧失信心,不管白天黑夜,他都举止端庄,沉默寡言,以求心静而专一。
他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沉思,一天夜里,忽然顿悟,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意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题,这就是中国思想上著名的“龙场悟道”。“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提出了“心即是理”、“心外无理”的思想,后来又提出“知行合一”、“致良知”等理论体系,成为继南宋陆九渊之后的心学集大成者。后来他和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
王阳明一夜顿悟,是独处的力量。当他置身于天地之中,把世俗繁华抛开,才感受内心的召唤,不断地深度思考,最终悟出真理。
独处时,心灵会渐渐洁净,心智能逐渐成熟,心胸必然越发宽广。
所以, 独处,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喜欢独处,享受独处,清心寡欲,能享受繁华中的热闹,又能拥有独处时的静谧。 独处,是安静的美好,也是一生的修炼。愿我们独处时并不孤独,安静时亦精神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