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非常反对填鸭式教育。《学记》第7条就明确就讲出了,老师要"时观而弗语",就是要在适当的时候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不要事事都告诉学生该怎么做。
在日常教学中,作为一位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多思考的习惯,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要让学生学会悟与思。为什么呢?曰:存其心也!这四个字分量很重。什么叫存其心呢?当我们直接告诉了学生你怎么怎么做,这个答案是什么,学生就不思考了,而教师不能代替他们去思考,这个过程很重要,因为他们会从中学习与成长很多。所以我们也要"士先志"树立学生的志向,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志向努力学习,这样才有学习的动力。而此刻"填鸭式"的教育使学生们厌烦,觉得学习的沉重。我们需留给他们一点空间去思考,也要在精神上引导他们树立志向,这样学生才会更简单也更主动的去学习。对于教育者来说,这是我们值得反思的地方。
《学记》中的教育资料是丰富的,值得所有从事教育的人慢慢研读,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尽管社会在发展,学生在变化,但这些根本的的理论不会失效。牢记经典,再结合现实才能找到适宜的教学方法。日常生活中,一切教育活动都有它的方法。我需要时常看看《学记》中的理论,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