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7.24 周一 晴 泽泽妈妈
今天读了一本书,美德教养。其中有一部分是写了培养孩子合作的精神。合作是一种在同一目的下与他人共同努力达成目标的能力。
父母应该学会引导孩子体会合作的力量。
1.鼓励孩子先抛开自己的利益,达成别人的需求,学习与他人分享。当孩子为了一件玩具起争执时,就处罚他们24小时都不准碰它。对七岁以前的孩子而言,分享的规矩就是当一个孩子手上拿着某件东西时,他就能全权使用它,直到他放下来后,别人才能拿来用。当孩子们因为抢夺某件玩具而起争执时,就处罚他们24小时内谁都不准碰那个玩具。年龄稍大的孩子比较容易了解,分享这个抽象概念的意思就是与他人合作,对他们订立分享的规矩是可以加强他们为别人的需求着想的观念,如此便可以让每个孩子都能从游戏或活动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2.在团体运动中,鼓励孩子尽情享受游戏,不必在乎输赢。现在的孩子比以前的孩子更热衷运动,但是高度竞争的气氛使得他们经常都把焦点放在输赢上,而忘了要好好享受竞争过程中的乐趣,再加上过度热心的爸妈,也因为只注意到赢才是游戏中的全部,更进一步的把孩子推人,只有竞争没有合作的错误观念中。团体运动是鼓励孩子互助合作,以求得胜利的最佳机会。让孩子体会到游戏的价值,就是尽力后所得到的乐趣。为了让孩子在团体运动中学习合作与分享,爸妈就要特别强调一起玩的快乐与技巧的改进,而非着重于比赛的结果,赞扬孩子的努力合作与团队精神,可以转移其对输赢的注意,进而缓解孩子从激烈的竞争中所受到的压力,这样有助于使孩子了解游戏过程的价值,在于每个人尽力后所得到的趣味,同时也对自己的付出感到骄傲。
3.鼓励孩子拥有健康的竞争心态,不要只在意自己的利益。鼓励孩子共同完成计划,可让他学到如何与同学沟通以及解决问题。
4.制定全家人一致的目标,但必须确定是孩子做得到且会成功的。当全家人制定了一致的目标,而每个家庭成员也都互相鼓励以达成目标时,家人尤其是孩子就会从中学到互相合作的精神。为了让家人学习彼此合作,爸妈要先为全家人制定短期大家感兴趣,又容易达到的目标,例如一个星期外出用餐,一次到电影院看电影,吃最喜欢的东西或一起看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等,这些都是简单的,全家人都会乐意配合的目标。让孩子体验努力合作,共享扶起的喜悦。
5.为孩子创造合作的意愿。教导孩子合作,可让每个家庭成员,孩子的同伴及所有与他有关的人都能得到好处,学会与他人合作的孩子,同时也会学习到施与受的精神,而这种美德会让孩子的生活变得更精彩有趣。
6.孩子若不合作,不要生气,也不要处罚她。处罚并不会让孩子愿意跟大人合作,当孩子与他人合作时就赞美他,他就会觉得与人合作是一种愉快的经验,与别人配合互助的意愿也就会更高。赞扬孩子的合作精神,让孩子感觉合作是件美好的事。
加强孩子和家庭的关系,可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听到爸妈称赞自己对家庭很重要的孩子,会有较强的自尊心,因为他知道自己归属于一个重视他的团体。但是孩子有被需要的感觉,爸妈要抓住每个机会向孩子表达他对家庭的重要性,尤其当孩子主动帮忙时,更要立刻向他表示感谢,这种正面的态度会强化孩子被家人珍惜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