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优秀”作为爱的前提
上海曾有一名14岁女初中生给父母留下了一封遗书后,结束了自己短暂而痛苦的一生。信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父母的愤怒:
“你们爱的不是我,是冲进班级前十的我,是考到满分的我”;
“我是带给你们荣誉的人,是朋友面前攀比的工具”;
“是我太懦弱了,不敢面对下一次语文是六十多分,数学七十多分”;
在这个女孩心中,父母爱的不是她,而是她够不够“优秀”,够不够“耀眼”,能不能满足他们的期待,实现他们的愿望。
而那个真实的自己,丧而灰暗,从未被看见,更别提被接纳。“你优秀,我就爱你”是本末倒置,因果错配的呈现!
可是当孩子被过早地训练,或者教育被赋予某种功利时,孩子内在的创造力、感知力就会被忽略,形成“空心”。
当到了某一阶段时,空心塌陷,抑郁就会随之而来,甚至会走向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