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六,我和俊雅决定去看电影,我们选择了热映的《长安三万里》,一如今天的天气一样火热。
我们到达商场后,先去超市买了一点零食,之后急匆匆的就兑换了票进到观影厅。一进去发现一个人都没有,我又回去确定了一下是不是这个厅,不仅感叹道,现代社会人民对于传统文化和诗词歌赋的喜爱程度,远远不及一些食之无味的肥皂剧。
电影主要是由高适的回忆展开,主要从高适和李白角度讲述了大唐的繁荣昌盛到最后经历的安史之乱。刚开始看的时候俊雅还有点坐不住,看着看着演到她背过的诗句,知道的诗人之后,顿时产生了兴趣。尤其是暑假老师布置的诗词背诵里有一首正是高适的《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当听到这一句的时候,俊雅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大,好像在说这首我背过啊!原来这个小孩是杜甫,他竟然比高适和李白小这么多啊!这个老头是贺知章,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贺知章吗,他比李白大这么多啊!写“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李绅呢,这里边为什么没有他呢?等等,好多好多的问题从俊雅的嘴里问出来。
电影制作的画面真是唯美,即让我们看到了烟花三月的扬州,寒风凛冽的边塞,也带我们感受了繁荣昌盛的大唐。尤其是画面来到长安的时候,俯瞰长安,俊雅张大了嘴巴,惊叹于长安的宏伟和繁荣。有机会一定要领俊雅去一次西安,实地领略这个有十三朝古都,中华文化发祥地的地方。
电影中提到最多的地方就是黄鹤楼,其中最家喻户晓的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俊雅说这首我也学过,表现的很是自豪。而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更是让李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不愧是千古七律第一。虽然之后的李白有写关于黄鹤楼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但是我感觉李白的心里总是有那么一根刺深深的扎在心里。但是李白的《将进酒》更是千百年来一直传诵的经典,更是印证那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适用于李白,适用于孩子,更适用于每一个家长。
电影以李白大赦后的“轻舟已过万重山”而结束,但彭拜的心依然深深的沉浸在电影中,俊雅的心情出了电影院之后也无比的激动。俊雅说:“我也要像高适一样,遇到困难,要好好学习,坚持自己的梦想。”那妈妈也希望所有的孩子也如李白所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