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的阅读学习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第13小节中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只是教育不可取的一个方面,却体现在教育之中的方方面面。
如果独自一个人学习,没有朋友交流切磋,就会导致学识浅陋、见闻不多。对这种封闭僵化的学习方法予以否定,提倡“相观而善之谓摩”,主张学生在学习中要相互观摩、交流互鉴、取长补短。不仅仅是指学生之间互相讲习、互相受益,老师们也应该主张相互学习、交流、借鉴。这是是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的一大特点,从古时的游历学习,到现在的教学研讨学习,无不体现此举措。
一个人学习,不接触外部世界,好比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只有向他人学习,察纳雅言,才能获得更多知识,弥补自身缺憾。
对于学生来说,首先如果只能埋头苦学,那必定学习过程是枯燥的,乏味的,学到的知识也是片面的,机械的,或不能真正的熟记于心,或不能真正的理解其真理源头,只是单纯的重复机械的记忆,或不能真正的利用到生活,作用到实际。只是学而不用,纸上谈兵。其次与他人交流是你了解外部世界的桥梁,也是你不断完善自己的标尺。一个人学习,而不接触外部环境是行不通的。只有与他人共同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才能弥补自身的缺憾,并获得更多知识。
对于教师来说,时代是不断变化的,学生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当下的时代又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如果不与外界他人沟通学习,我们将无法获得最新资讯,久而久之,可能会影响我们所作出的判断的等,影响我们的教学生活。教师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不断发展的学生们,如果代名词成为了孤陋寡闻,那将是非常可怕的。
小到学校教育如此,大到国家、民族、文明的发展进步亦是如此。每一个国家、民族、文明,如果唯我独尊、自我封闭必然孤陋寡闻、落后衰败,宽仁包容、交流互鉴必然相得益彰、进步繁荣。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教育者,应当从教育做起,让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成为我们的生活常态,把他们渗透的课堂,渗透到学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