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抖音里刷到一条视频,感触颇深。视频里一位老奶奶因为下电梯的时候忘记牵着孙子的手了,导致自己下去了,孙子没上去。只见她正在逆行上电梯,一步一步的总也走不到孙子的身边。有网友给她评论,有时候方向不对,做再多努力也白费。那个孩子看着也不小了,老奶奶完全可以告诉孙子,自己先下去再上来接她,但是她没有这么做可能也是出于安全考虑,怕在她下去的时候孩子乱跑或者又自行试着下电梯。
老奶奶在电梯里逆行上楼的画面深深触动了我。她的坚持和执着让我不禁想起了我们对孩子教育的思考。
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过程,我们常常希望孩子能够在各个方面都取得好成绩,成为全才。然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他们并不一定适合我们所期望的那种方式。就像老奶奶一样,她可能并不知道有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只是一根筋地往上走,希望能够和孙子重聚。
我们常常忽略了孩子的个体差异,过于强调标准化的教育模式。有些孩子可能对学习不感兴趣,他们更喜欢艺术、体育或其他领域。如果我们一味地逼迫他们按照我们的期望去学习,可能会让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造成心理压力。
与其像老奶奶一样执着地坚持自己的方式,不如试着变通一下。我们可以尝试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如果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我们可以尝试引导他们发展其他方面的潜力,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建树。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任孩子,不要求他们努力学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自立、自信地面对各种挑战。我们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沟通和理解,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方式,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动力。
正如老奶奶最终没有能够和孙子重聚,我们也不能期望每个孩子都能按照我们的期望去发展。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选择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道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