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咿呀学语开始乃至整个幼年时期,对母亲的称呼总是「妈妈」。
高兴的时候会甜甜地叫「妈妈」,想买自己喜欢的零食和玩具的时候会带着央求的语气叫「妈妈」,害怕的时候会带着哭腔喊「妈妈」,甚至偶尔在睡梦中也会迷迷糊糊地呢喃一句「妈妈」......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儿从“妈妈”改成了“妈”,这一声声「妈妈」,体现的是孩子对母亲的那种深深的依赖。
而母亲则在这一声声「妈妈」中,获得了极大的自我价值感,哪怕是再艰难的困境,一声「妈妈」也会成为她勇往直前的动力。
从「妈妈」到「妈」,孩子对母亲称呼的改变,其实是一场母爱的分离。
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感,既希望孩子快快长大,却又舍不得孩子渐渐远去。原来孩子真的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