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山座落在诸城市东北部百尺河镇北面,从前这里穷山恶水,光秃秃的山十分荒凉,贫脊的土址禾苗不生。
解放后,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通过白龙山人民的不懈努力,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在山上栽了果树,山坡建设梯田,种上庄稼,从此后,山上是"银行",山下是"粮仓"。
与三两同窗好友邀约同游白龙山,早饭后来到山脚下,初升太阳把玫瑰色朝霞抹上山顶,远眺山顶,景色优美,犹如少女穿着凤冠霞帔,山腰晨雾一团淡青,一团乳白,一团被阳光抹成胭脂色,好像美人胸前薄纱,满山玲珑剔透的石子如同镶嵌在衣服上的宝石,遥望成行成排的果林恰似霞帔上的络缨,一条灰白色水泥路,弯延曲折通往山顶,如同腰间重下的丝带。沿路上山,路两边梯田如同门前台阶,春天碧玉妆成,夏秋金堆玉砌,堪称金碧辉煌。时值夏秋交替,天高气爽,玉米拂动长袖般的叶子,向游客招手致意,而那棒槌般的玉米轴子裂开黄金嘴露出满嘴“金牙"满脸微笑。绿化带如绿绸般的护卫在道路两边,小松树抖动满头绿色松针,似乎在说:"我是小刺猬,别惹我"。有它点缀在路两边,再加上早晨珍珠般的露珠,更显得一片生机盎然,这是一幅富有诗意的绝美画卷展现眼前。
当然,这不是水墨丹青,这幅画卷正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白龙山人民用汗水画出的真实的实物图。记得当年白龙山百年一遇的大旱,庄稼严重缺水而干枯,就连饮用水也是靠外运进来的水维持。
在困难面前,白龙山人民没有被困难压倒,他们坚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经过多方堪探和调查发现,半山腰白龙泉可以修整利用,但要动用大量人工劳动力,搬高填洼垒堰筑坝,建一个小水库蓄水备用。既能让人们饮上优质山泉水,又能在干旱时灌溉农田和果园,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凡事想时都是困难,做时才有答案。于是白龙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组织军民共建,成果共享的义务劳动,不畏严寒,不惧狂风,大干一冬,搬石垒堰,筑坝挡水,终于一个小水库建成,取名“白龙泉军民池"。
来到半山腰,有座小水库呈现眼前,水平如镜,清澈见底,沙鸥遨翔,锦鳞游泳,莲藕满池,荷随风动,鱼戏莲藕,风景怡人。清清白龙泉水一路欢唱,哗啦啦的流出灌溉口,向半坡梯田流去。小水库西岸边矗立一块石碑,上面刻有"白龙泉军民池,建成于1982年12月“字样。池中风平浪静,水面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映出满山翠色,果子累累压弯枝头,倒映水中与鱼儿相戏,更加趣咏盎然,大有`明月别枝惊鱼‘的趣景,雨后美丽的彩虹和那一片蛙声更是相映成趣。沿堤坝向东北走,便到后山,这里是满山果树林,春夏之交花团锦簇,万紫千红,清香浓郁,沁人心脾,红花绿叶交映生辉。秋来果实累累,酸酸的山里红山楂,红红的红富士苹果,无不胜过陶氏之桃花源。旧时荒凉山,变成今时花果山米粮川,让游人淘醉,流连忘返,如临仙境。
登顶一览众山小,南望山顶高耸着一个巨大的圆球,那是海军白龙山驻军的雷达天线,它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哨兵,警惕的守卫着祖国的领土、领海、领空。
左边是烈士陵园,在这里许多革命烈士的英魂永远留在这里啦!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在这里苍松翠柏覆盖着烈士陵墓,山泉流水奏响盛赞英雄的乐章。一抔黄土埋葬着烈士忠骨,一条石碑封存着烈士英魂,安息吧!英雄的革命烈士,你们的英雄事迹永远鼓舞着千秋万代的后人,你们的英魂永垂千古,万载不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国家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下山之后感慨万千,白龙山巨大的变化来之于的龙山人民的辛勤劳动。花果山米粮川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总之,白龙山巨变来自白龙山人民大干,望有兴趣之人前往白龙山游玩,去尝一尝山里红,品一品红富士,一饱眼福,一饱口福吧!
2018年8月9日诸城王某记
同游者三人xx
xx
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