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教师要在真正的语言教学中传授学习策略,要有意识地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向学生提供某种学习模式,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模仿学习"到"独立学习",也就是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从教师那里接受知识,教与学成为一种知识的传授关系。反映到教学方法上,就表现为注入式的教学。针对这种状况,我们一定要理解到,讲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讲"和"教"仅仅教学的一种手段,"用不着讲"、"用不着教"才是教学的目的。也就是说,教与学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接受关系。教师要对学生传授知识,但要让学生自觉地去获得知识。教师是引导人,学生要主动去自己探索。
怎么让孩子对语文学习学习产生兴趣并主动提问?改变教学方法,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容易达到的。效果往往也不错。比如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展开一些小小的竞赛,或者经常做一些小游戏,分发小礼物等。比如:把枯燥的课文编排成小小舞台剧,甚至可以加入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只有把课堂教给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西方教育往往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的课堂学习模式。这对老师高效管理课堂的能力要求较高。或者展示人格魅力,有的老师是与生俱来,有的是因为阅历积淀出来的。例如言语幽默,具有亲和力,关注学生所关注的,与学生心理年龄相近等等,总之想要课堂更具有活力和吸引力,老师一定要换位思考,把自己当做学生来备课,只有有同理心才能真正做到给予学生们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