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8.27 学习分享篇
二.二班 田恒奇妈妈

孩子的内驱力天生就有,只要你不破坏

文|白杨

1

记得曾经在网站上看到过一个采访985高校学生的视频,个个都是“天之骄子”,却自称:985废物。

从采访中可以看出,就算考上了985名校,他们在里面也是渺小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个道理在各大名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因为追赶不上优秀的人,他们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每天在宿舍里面睡觉打游戏,觉得自己脑袋空空,再进步也赶不上别人,索性停止了脚步。

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当日复一日的生活不再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当成绩、排名、摸底考试等一切驱赶孩子上进的因素消失了的时候,很多孩子再也找不到自己人生的目标,北大心理学教授徐凯文将这种心理状态称为“空心病”。

徐老师指出,这些特别优秀的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没有明显创伤,生活优渥、个人条件优越,却感到内心空洞,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动力。

曾经看到过一则#麻省理工学霸啃老三年反而埋怨父母#的新闻,这位姓袁的亚裔男子连发35条推特,埋怨生活没有意义,父母只知道给他钱花。

在推特上他写道:我的生活状态很糟糕,没有工作,没有女朋友,没有朋友,没有归属感,没有人生目标。

图片

我想,没有一个父母希望自己用心用力培养出来的孩子,人生的意义只有“高考”,也没有家长愿意培养出一个没有美好未来的“高材生”。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让孩子日后生活的更加顺遂,让孩子有能力更坦荡地面对以后的困难,让孩子受到挫折后不会被打倒,这才是最应该让孩子拥有的能力——内驱力。

2

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斯于1918年提出内驱力这个名词,他将内驱力解释为激起行为的源动力,一个人积极主动地去做某件事情,无论是出于理性或情感的选择,总在内心深处有一个驱使他行动的信念或者力量,这就是他内心最渴望满足的需求。

也就是说当我们拥有内驱力的时候,我们做一件事是因为自己喜欢、感兴趣,很想去做,做了就觉得很开心、很满足。

相反,如果我们做一件事,只是为了得到好处,是为了达到某个具体的目的,不想做也要去做,或者是被逼无奈才去做的话,那这种驱动力就是来自于外在的压力,这就是外驱力。

图片

其实正常情况下,咱们的孩子对这个世界有着天然的好奇心,他们本身都是自带内驱力的,为啥那些考上了985高校的孩子,却对这种能力丧失了呢?

我找了很多文字资料,直到看到一个观点,才恍然大悟,就是,其实内驱力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保护出来的,只要不破坏掉孩子的内驱力,不被“外驱力”给破坏掉。

而内驱力到底是怎么被破坏的呢?

1.限制孩子的探索,不许孩子干这干那,用一些负面的言行来回应孩子。

2.让孩子无意义重复性学习,比如说强制孩子把某个字写100遍。

3.让孩子学习的难度级别过高,远超孩子的认知范围,很容易让孩子受挫,让孩子觉得自己怎么学都学不会。

4.对孩子缺乏鼓励,没有及时给孩子积极正面的反馈。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孩子天真问东问西的时候,家长正在忙着一些其他事情,给孩子很敷衍的回应;

紧紧盯着分数,一旦写错了,让孩子机械性地罚写;

一定要做多少习题,不写完不让玩耍;

孩子考得不好使劲批评,考得好表现的理所应当。

这些行为,在孩子小的时候,可能真的能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一旦离开了父母,孩子马上就会不知道自己该干嘛,很容易得“空心病”。

3

家长应该做的是:

在孩子有探索行为(不包括危险行为)的时候,给孩子积极的反馈。

对孩子的好奇心给予充分的满足,一起陪孩子寻找答案。

不强迫孩子进行一些没有意义的重复性学习,而是陪伴孩子循序渐进地学习,不急于冒进,不拔苗助长。

在孩子有进步的时候积极鼓励,让孩子在一点点收获的满足感中,不断激发起前进的动力。

既然孩子的内驱力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保护出来的。到底怎么样才能保护孩子的内驱力呢?

首先,身为父母,要了解孩子到底是哪种特质的孩子。

比如说,有些孩子比较灵活,好奇心生来就很重,还特别有钻研的精神,那这种孩子,父母只需要提供相应的帮助就好;

还有些孩子,喜欢慢慢研究,慢慢琢磨,对一切事务都有一个熟悉探索的过程,那父母就需要多点耐心,多点引导。

不管是哪种孩子,都没有好坏之分,灵活的小朋友适应力强,慢慢的小朋友专注力好,他们只是特质不同,父母只需要找准他们的节奏,让他们发挥出最好的性格优势。

图片

其次,养护孩子的内驱力。

孩子喜欢什么,一开始都是浮于表面的,在这个时候,父母的态度就显得非常重要,要让孩子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一直是开开心心的,不要只盯着成绩,盯着进度,盯着结果,最应该关注的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获得乐趣。

内驱力的根基有三个:胜任需求、归属需要和自主需要。

胜任需求,就是我能行。归属需要就是别人也觉得我能行,自主需要就是,我就是要让它行!

如果满足这三个条件,孩子就永远不会缺乏内驱力。

所以,不管孩子学什么,学得开心比即时取得的成绩重要,喜欢,愿意去学,就是最开始的内驱力。

别总让孩子跟其他孩子去比较,而去跟孩子自己去比较。

只要孩子有进步,不要吝惜你的鼓励,让孩子真实地感到他们可以,这很重要。

作者:白杨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197728
推荐日记
《亲子日记159》
《落地践行,爱在路上》
《亲子日记好习惯第122篇》
《亲子日记第1678天》
《195-2023-08-27》
《578.静坐比赛 做题 和小朋友玩耍》
《2023.8.25星期五.140》
《(794) 培训第三天 2023.08.25》
《收拾书桌~》
《期待的一天(第422篇)》
《亲子思想日记第158天》
《7月29日》
《7月1日》
《日记557 2023.8.26 周六 天气多云》
《善始善终》
《8月3日》
《2023年8月25日亲子日记第165篇》
《162》
《2023.8.25亲子日记167》
《亲子日记第126篇》
《2023.8.25》
《夏晚街头》
《暑假记事24 内蒙古之行414 沿途的风景》
《2023年8月25日星期五亲子日记第145篇》
《8月2日》
《老二的毕业典礼》
《修行的开始》
《亲子日记129篇:感动加自责》
《(亲子日记0099篇)为什么越“乖”的孩子,长大以后越痛苦》
《亲子日记第151天》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