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9.14 星期四
亲子日记第1435篇
和孩子好好说话,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孩子变好的,对于家长来说良好的教育方式尤为重要,因为会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质量。
作为父母最难的肯定就是与孩子沟通和交流,小的时候他们可能还愿意听父母的话,但随着年龄的增加,家长要学会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和他们聊天,否则就有可能一开口孩子就开始逃避,显得不耐烦。
大多数情况就是,家长苦口婆心地唠叨不停,但孩子一句话都没听进去,置若罔闻,本来应该是一个值得聊的话题,硬生生的变成了翻车现场。
其实家长和孩子之间并没有真正的代沟,只是因为双方说话以及沟通的方式有额问题,造成了聊天无法进行下去的状况。如果家长总是站在居高临下的角度去和孩子说话,那么就永远不会走入孩子的内心。的确家长的人生经历要比孩子丰富得多,但那也不能成为自己好为人师的理由,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别人,大家都是平等的,要互相尊重才能得到彼此的信任。
想要和孩子好好聊天,需要往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上引导,这样才能让孩子有聊天的欲望,如果家长总是一味地表达自己想要说的,根本就不顾孩子的想法,也不听他们说话,自然时间长了孩子就不想与家长多说话。
和孩子聊天最怕的就是总讲道理,理论和实践是两回事,道理说得再多,不做也没有用,反而会让孩子感到厌烦,与其不听讲道理,不如直接做给孩子看,用亲身实践来让孩子明白。
不要怪孩子不愿意和父母沟通,生命最初的时候孩子都是依赖和信任父母的,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和他们共情,才能够让沟通变得更加顺畅。
不要什么时候都说教,要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必要的时候听他们诉苦,这样孩子才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和家长聊天。
孩子也有自己的烦恼,他们渴望倾诉,如果家长能够耐心多听,给孩子诉苦的机会,那么他们就会愿意和父母聊天。
沟通的音量也很关键,大声说话就是语速快,音量高,在心情急躁的时候更容易提升本就很大的音量。用这样的音量和孩子说话,会容易让聊天变得气氛紧张。
家长之所以会吼孩子,是希望他们能听得进去家长的话,快速做出回应,但最后的效果却是截然相反,吼的教育方式不如把声音放低显得有威信。
声音低其实更加能够占据聊天的主动权,人在大吼大叫的时候,逻辑和判断力都会下降,越是大声说明越是紧张和焦虑,而大声吼孩子,他们也会用更高的音量吼回来,最后两败俱伤。
音量放低也是给自己情绪的缓冲,变得更加有思考能力,让理性占领高地。当把声音放低,孩子也会更愿意听家长说话的内容,这样可以让聊天变得更有实质和内涵。
六五班王子轩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