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日记第183篇
别人写亲子日记写的都是和孩子的日常,可我都是把每天学到教育孩子的方法记录下来,感觉这样我更有信心教育好孩子,知道怎样正确引导孩子和孩子和睦相处,今天我记录的是自信的孩子都是这样夸出来的!
正确认可孩子,能让让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走入正向的循环,获得健康的、持续向上的动力。
你小小的认可,或许就是孩子的全世界
父母都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乐于帮孩子找问题,指出孩子哪里做得不好、有什么缺点!
这道题居然做错了,太粗心了吧!
每天起床这么晚,拖拖拉拉,以后怎么办?
要主动跟阿姨打招呼,你怎么这么没礼貌?
很多家长很困惑,我也经常说:“孩子你真棒!”但是孩子并没有变得很棒。细细想来,这些“你真棒”大多数时候是不走心的。而那些“你太粗心了”、“我都讲这么多遍了,还听不懂吗?”既具体又戳心,像一根根刺一样,直奔孩子的心房。
你一次正式地、认真地、具体地认可孩子,是什么时候?
这个世界的坏,他们早就感受到了
仔细回忆一下,在孩子刚学会走路、刚学会说话的时候,你是怎么样的状态?你的眼里肯定溢满了慈爱,反复地鼓励他、夸赞他、安抚他。
于是,孩子会不断努力尝试,因为他知道无论自己做得怎么样,妈妈都不会责怪他。
我们的文化语境里,谦虚、谨小慎微受人推崇、传唱了几千年,但这是过时的。当孩子稍微长大一点,爸爸妈妈们突然就开始害怕了,怕孩子骄傲大意,就把自己的认可藏了起来;怕孩子不懂人世险恶,于是主动地扮演险恶——给孩子压力,不断地告诫孩子竞争残酷、生活不易。
其实,孩子都不傻。学校不是天堂,老师不是天使,公交车司机也不会每天面带微笑。这个世界的坏,他们早就能感受到了。我们把每个孩子比喻成一颗鸡蛋:把鸡蛋打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把鸡蛋破开;另一种是从内部给鸡蛋温暖,等小鸡出生,鸡蛋就打开了。从外面打开是食物,从里面打开才是生命。孩子也一样,他们更需要鼓励、接纳和认可,而不是太多的压力。
正确认可孩子,是个技术活。
我们让孩子们进行非常简单的拼图游戏。然后对A组孩子给予“你很聪明”的表扬,而对B组的孩子给予“你刚才一定很努力”的鼓励。
随着难度增大,A组跟B组的孩子开始有了截然不同的表现
A组 被夸聪明的孩子
更容易形成“固定型思维”:“你很聪明”背后传达的意思是——因为聪明,所以你成功了。为了保持聪明的评价,孩子会更倾向于保守行事,遇到困难时,更容易感到沮丧、怀疑自己。
B组 被夸努力的孩子
更容易形成“发展型思维”:“你很努力”背后传达的意思是——因为努力,所以你成功了。没有不必要的压力, 孩子更有自信,更愿意尝试,不会轻易放弃。
“对孩子来说,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正确认可孩子,能让让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走入正向的循环,获得健康的、持续向上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