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李镇西老师与孩子一个个充满爱的故事,我的心中亦充满了温暖,看着故事仿佛自己也成了李镇西老师的学生,被他的爱心与童心深深感染着。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李镇西老师那句不假思索回答的这句话:“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呀,只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才能够滋润童心。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这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 最近在我们班发生的事情让我深深感悟到这句话的真谛。前几天何校长来我们学校给我们开会的时候说:真正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当成朋友,你才能真正换取孩子的真心。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以前在课堂上上课我对于调皮捣蛋的孩子总是以威严压住他们,上课一做小动作我就严厉的批评他们,虽然一时有效果,但是长时间批评在孩子这里也不怎么管用了,有时候反而当做了耳旁风。尤其现在三年级了,孩子到了中年级,孩子的叛逆心理也开始显现出来,我们班窦晨浩问题最近格外显现。只要他不老实,在课堂上批评他,他就用仇视的眼光看着我,手攥着拳头,像跟我有深仇大恨一样。我现在也在思考怎么样让这个孩子改变态度。看了李镇西老师的故事,我突然想出一个方法:就从称呼先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试试。我由原来叫“张庆康”变成现在的“康”,由“窦晨浩”变成了“浩”,刚开始孩子听了当成开心果,不过课堂上一不老实了,我就打趣到“浩咱得做端正才能让知识装进脑袋,小动作是永远斗不过知识的力量的”,把全班逗得哈哈大笑,他听了笑笑立刻坐好了,反而比严厉批评更有效果。下课也愿意跟我分享心事了,最近课堂上孩子也活跃了起来。原来一个简单的称呼就能有这么大大的力量呀!这件班级平常的事情,让我明白教师不能高高在上,只有放低姿态,真正平等的与孩子对话,孩子才能亲近我们。真的是爱孩子就必须善于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真正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情感依恋。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把有“感情的教育”做好。心中时刻保持爱心和童心,做有感情的教育,做一名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