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如何帮助患抑郁症的孩子
储老师育儿

《我的孩子抑郁了,我却以为他只是不开心》图像

二,如何帮助患抑郁症的孩子。

首先,如果孩子患了抑郁症,父母需要去思考三件事:

第一,自己对孩子的抑郁症有什么反应?

很多患上抑郁症的孩子其实很难向父母开口,因为父母的反应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新的烦恼和压力。

比如作者就观察到,很多父母的反应都是不接受,否认孩子抑郁症的存在,对孩子说:“你不是什么抑郁症,你就是懒!不要胡思乱想!”或者对孩子说:“你就是成天熬夜玩手机,白天没精神,肯定心情不好!”父母会有这样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会让孩子感到不被接纳和不被信任,而这可能会加重孩子的病情。

父母需要去思考的第二件事是,自己是否总觉得孩子“就是懒”?

事实可能不是孩子单纯太懒,而是得抑郁症了。

很多父母都会把孩子的抑郁症看作“懒”,因为抑郁症和懒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懒是抑郁症的表现之一,在抑郁症状态下的人很被动,经常赖在沙发、床上不动,不做事,不见人,不说话。这样看起来,人们确实很容易把抑郁症当作懒,但它们两个其实不是一回事。

一方面,抑郁症还有很多别的症状,包括情绪低落、悲观、焦虑、反应变慢等等。

另一方面,也是抑郁症和懒最大的不同,那就是懒是可以主动选择的,而抑郁症不是,没有人主动想做一个不求上进的人。

如果父母经常指责孩子懒的话,孩子会一再遭受挫败,并且接受自己不求上进的暗示。

如果这个“懒”的背后是抑郁问题,一味指责不仅完全没办法帮到孩子,而且很有可能帮倒忙,加重孩子的病情。

父母需要去思考的第三件事是,自己是否把孩子当作问题本身?

如果从“孩子有问题”的角度来思考,那么父母会不自觉地把孩子当作问题,孩子会感到被针对、被孤立。

但是如果从“亲子关系有问题”的角度来思考的话,那么父母会侧重于调整自己、改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到孩子。

思考过以上三个问题之后,要想帮助孩子,父母还需要去了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这是为孩子提供支持的基础。

研究发现,如果家人接受了心理教育,并且主动参与孩子的治疗过程,那么孩子更容易减轻症状。

相反,如果家长不接受相关教育,那么家长很难理解抑郁症患者的身不由己,他们的情绪、念头、举止并不完全受自己控制,他们也不想这样,但就是控制不住病情。

此外,早发现、早治疗,更有利于抑郁症康复。父母往往是最早注意到孩子不对劲的人,要能分辨得出孩子是不是到了抑郁症的程度,需要有相关的知识基础。不一定要多准确,毕竟还是需要专业人士来做诊断,但父母可以通过网络和相关书籍,学习抑郁症的相关征兆。

如果父母判断出孩子有可能患了抑郁症,需要尽快到专业人员处请求专业诊断。

父母也要鼓励孩子接受治疗,帮助孩子看到希望。

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父母还要摆正自己的心态。

孩子得了抑郁症,父母肯定会高度重视,但是研究发现,过度反应会增加抑郁症复发的风险。父母如果反应过度,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

有一位患者就曾经对作者说:“家里对我生病并不包容,他们觉得‘你也该好了’。他们给我找了心理医生,我就必须好起来,我不允许自己再发病。抑郁的症状我很少会表现出来,所以他们认为我应该没事了,而且他们内心也不想承认我还有事。”

父母需要建立现实的期待,认识到这个治疗过程一定是曲折迂回的,不能着急,不能求快。

比如孩子出院了,家人就觉得孩子治好了,立马回学校加码学习,压力突然增加,很快就超出了承受范围,导致病情复发,又要住院。

更安全的做法是,调整期待,不急不躁,保持观察,看压力是否在孩子的承受范围内,一旦症状加重再重新调整。

在心态之外,父母还要注意和孩子建立健康的边界。父母要接受自己有做不到的部分,父母可以影响孩子,但只有孩子才能自己改变自己,他是否愿意受影响、受多大影响,不是父母能决定的。

有时候,父母越努力,孩子反而越抵触。父母需要觉察自己的保护欲和控制欲,因为对孩子过度保护,会让孩子产生“我做不到、我不能保护自己”的无能感和焦虑感,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抱有旁观感,觉得自己没有对自己负责的能力,这也不利于孩子的康复和发展。

还有的父母会从“控制孩子”走向另一种极端,那就是不予管教。在孩子患了抑郁症后,很怕刺激孩子,什么话都不敢说,什么都顺着孩子,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当成病人来照顾,感到压抑和伤感。

所以,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他依然被尊重、被相信,父母对他仍然抱有合理的期待。尽量让孩子为自己负责,按时吃药、按时去咨询面谈、料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同时,尊重孩子的隐私和自主权,不要强化抑郁症对孩子的束缚。

(下接第三部,如何预防孩子抑郁)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234474
推荐日记
《有商有量,共同进步》
《希望》
《亲子日记》
《愉快的周末》
《日记》
《学习的主动性》
《陪伴》
《成语》
《陪伴》
《2023.9.24(农历八月初十)我和大儿子的初学之路。》
《9月24日 星期日》
《快乐的周末》
《9月24日 眉县教育大讲堂 (204篇)》
《成长》
《致女儿》
《周末》
《如何帮助患抑郁症的孩子》
《亲子日记》
《尴尬》
《2023.09.24》
《倾听》
《孩子,你的成长,妈妈看在眼里》
《周末愉快呀🤗》
《 居安思危》
《334《呆呆的妈妈》》
《听课感悟》
《亲子日记》
《以后学会和孩子讲道理!!!》
《感冒的宝贝》
《随记》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