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孩子“你可以做什么”比“你不可以做什么”更有效果。
一种话可以有两种表达。如要让孩子愉快做事,最好要用正面的语言说,而不要用负面的语言说。因为孩子也和成人一样,不希望老是被否定、被指责。只是我们的传统的教育思维习惯,导致我们一不小心就说容易说出负面的语言。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
孩子端一碗水,你说:“好好端,慢慢走,嗯,端的挺稳呀!”
孩子写作业慢,你说:“我们要抓紧喽,提高效率,然后我们就可以去……”
孩子听到了会不会也很积极、兴奋呢?
这就是正面语言。
这个道理并不难懂,但很多家长都觉得很难做到。这是因为我们很多时候还分不清哪些是正面语言。改变语言习惯需要持续的练习,不能指望一蹴而就。
有时家长看到了正面语言的说法,意识到了,可能记住一下午一晚上,但是过几天就忘了,又滑回旧的语言习惯里。
那么怎么避免“祸”从口出呢?可事先来作一种句式的练习,然后在生活中尝试着运用正面、积极的说话方式:
清晨早起的话,心情会很好的!”
“认真工整地写字,慢慢地字就会越写越漂亮哦!”
“把被子叠整齐的话,心情就会很好呢!”
“如果是某某,就一定能行的!对吧?”
“在别人说之前就把事情做好,这样更棒,对吗?”
“脱下袜子后马上放进洗衣机,妈妈就会轻松许多呢!”
“要渐渐地减少你玩电视游戏的时间哦!”
请试着与之前所使用的说话方式进行比较。虽然是相同的内容,但是转换了一种说法,听者的感觉就会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