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6日 星期二 阴
亲子日记第(2076)天
李攀+7.6李可心妈妈
《父母规》诵读第1079天
活到老,学到老这事有必要吗?相信为人父母的我们都会说有必要。因为在现实中,我们不管年龄、经验或职业怎样改变,都需要不断学习并持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不管是我们大人还是孩子, 学习都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学习不只在年轻时进行,也是我们需要具备的终身的习惯和实践。社会在进步,知识和技能需要不断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科技、行业和文化等方面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因此,持续学习和更新技能可以帮助我们跟上发展的步伐,并保持竞争力。而且学习还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品质,因为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前景,还可以增加我们的兴趣爱好、扩展我们的社交圈子以及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等方面,从而改善我们的生活品质。所以活到老学到老这个事,我们每个人都在做着。学习那些事,我们一直在路上。
上午跟同事们聊天,忽然想到吃亏是福这几个字。人生在世,不会有人非得要去吃亏,但是在不容改变的现实面前,大度的不去计较不去在意,这也就称得上是在积福了。在现实中吃亏怎么说呢,就比如父母给大儿子三分爱,给小儿子七分爱,那么这个大儿子也能过宽厚的接受,这就是人家吃亏了啊,但是大儿子的吃亏换来了家庭和睦,所以这种吃亏是在积福!再比如大马路上,道路上出现一些生活用品,比较贪婪的人疯抢着这些东西,但是有更多人认为那些东西需要物归原主,那么这些认为需要物归原主的跟疯抢的人比较来说,他们就是吃亏的一方,但是他们不贪婪不占便宜的吃了亏也是在积福!吃亏两个字是相对来说的,所以出现吃亏的情况就会有很多,我们不妨让自己坦然接受无伤大雅的亏,让自己顺心顺意的活下去,比啥都强![偷笑]在生命面前,一切都是小事嘛!但是吃亏不是不奋进哦,也不是不努力争取哦!生活需要不断的拼搏才能争取到更好的条件,但是主干线的拼搏路上,一定要抵挡住各种诱惑,也要自动忽略细小分支的不公平,吃点亏又不影响自己主干道的前进的,一切都是可以的,和孩子一起加油往前冲吧。
下午接到李可心时,她抛给我好坏两个消息,说是某小测自己的情况不大妙[偷笑]还接着说了自己进步空间出来的足够大!哈哈,一听那就是前者是坏消息,后者是好消息了,我不评判只认真听,一个小的测验,让孩子明白了现实情况,知道不能“轻敌”,而且还说后期会更认真的对待,那么这坏消息也就无所谓坏了。不管是哪方面的知识,都需要以一颗空杯状态的心,努力认真的坚持学习!每个人都在努力都在坚持,那么你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晚上忙完后,在在知书先生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文章是这么写的(全文如下):
《孙子兵法》中有言:“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意思是说,你看到是虚的,其实是实的,看到是实的,其实是虚的。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事物的表象和本质往往有着天差地别。
我们能看到的,往往只是浮在水面的冰山一角,并不是所谓的真相。
眼见不一定为实
《醒世恒言》中有一句话说:“眼见方为是,传言未必真。”
意思是说,你亲眼所见到的才是事情真相,别人传来的消息不能当真。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吕氏春秋》里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孔子和弟子们周游列国时,旅途困顿,三餐不继,大家很多天没有吃饱饭了。
一天,颜回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饭。
饭熟时,孔子却看到颜回正偷偷用手抓饭吃,心中不悦。
待到饭上桌后,孔子说:“我刚刚梦到先人,就先把干净的饭拿来祭祀祖先吧!”
颜回慌张地说:“不行,这锅饭我已吃了一口,不能用来祭祖先了。”
孔子问:“为什么?”
颜回不好意思地回答:“有灰尘掉进了锅中,白米饭丢掉未免可惜了,我就拿起来吃掉了。”
孔子听后,面有愧色地说:“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
这是在说,即便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
连孔圣人也会怀疑颜回的品格,更何况你我呢?
但孔子能迅速了解事情的真相,消除疑虑,反躬自省,那我们呢?
说到底,眼睛看到的始终是表象。
拓宽视野,看到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你才能阅尽世事。
偏见,比无知更可怕
《荀子》有言:“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一般人的问题,往往在于容易受到局部偏见的蒙蔽而看不清大局。
偏见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所以每个人心中的真相也不一样,但真相永远只有一个。
当你抱有成见去看事物时,认知会越来越狭隘,你看到的真相,永远都只是假象。
我们都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
有五个盲人都想知道大象的样子,但天生眼睛看不见,只能用手来感知。
第一个盲人摸到大象的腿,就说:“大象是一根大柱子!”
第二个盲人摸到大象的鼻子,忙说:“错了错了,大象又粗又长,就像是蟒蛇。”
第三个盲人摸到大象的耳朵,反驳说:“你们都不对,大象其实像一把大蒲扇。”
第四个盲人摸到大象的身体,就说:“大象明明就是一堵墙嘛,又厚又结实。”
最后,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大声说:“你们全都错了,依我看,这是一根粗绳。”
为此,五个盲人固守自己的偏见,都觉得自己的想法才是对的,争吵不休。
显而易见的是,他们都是错的。
心中只有偏见的人,永远无法看透事物的真相。
“去我执,除偏见,万物通达于心,无量无边。”
切忌,别做一个睁着眼睛的盲人!
你只有抛弃成见,打开自己的思维,才能突破固有的认知水平,看到事情的真相。
当你不再以自我经验为中心,凡事先接受后内省,多包容少抬杠,才能对人性明察秋毫,对世事洞若观火。
人的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
很认同一句话:“认知,是人与人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你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你的一生也都在为认知买单。
我们中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会轻信自己的眼睛,管不好自己的偏见,在自己的认知思维牢笼中不断挣扎。
但是如杨绛所说:“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人自身。”
如何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与层次呢?
不妨做到下面三点:
1、深度思考
有学位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有文化的人不一定有才华,有才华的人不一定有智慧。
智慧就是认知的本质,比知识文化的维度更高。
想要提升认知水平,知识技能的积累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深度思考的能力。
很多时候,认知水平的提升就是在你看到一些浅显的问题后,能够多思考一会。
然后明白它深层的含义,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2、终身学习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时代在变化,认知在更迭,如果你停滞不前,那你就是在退歩。
那你的三观和认知,也会变得越来越狭隘,如坐井观天。
俗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
一路前行,一路学习,当你的知识密度越高、见识越广时,你的认知思维能力也会越高。
你看待事物就不会停留在自己的认知偏差中,不会轻易被表象所迷惑,可以看到各种表象背后的本质。
3、升级圈子
普通人的圈子,讲的是闲事八卦,想的是生存;
生意人的圈子,说的是利润经营,求的是财富;
智慧人的圈子,谈的是格局成长,追的是真理。
这告诉我们,不同的圈子,有着不同的思维认知。
所以,和优秀的人同行,打开你的视野和格局,你的生命层次也会不断提升。(全文结束)
日记末尾跟孩子们说一句:“妈妈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