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的阅读“生日的祝福”这一章节中,有李老师对于学生爱的表达,也有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应。是啊,老师和学生就是这样双向奔赴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将爱洒向学生,学生将爱洒满教室,撒向社会。李老师说,“如果说,刚开始我为学生祝贺生日,主要是对学生真诚感情的表达话,那么,后来这种方式就在表达情感的同时有意识地注入了教育的内容”。刚开始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一次生日的祝贺对学生的产生的影响之大,后来这种爱,延续到了教育之中。
文中有李老师无意中发现一位特殊学生,一个文具盒,从此开启了对学生的生日祝福仪式,用“一览表”和醒目的位置提醒自己不忘每一位孩子。从笔记本,到生日蛋糕,到精美的书签,到合适的书籍,到一段热情勉励的话语或者一首小诗,都体现出李老师对每一位孩子的深入了解,更体现李老师对他们无私的爱和殷切的希望。再到后来李老师因一些原因停止向同学们赠送生日礼物,但是礼物停止了,换成集体生日,贺卡或者文艺表演,游戏等等,没有停止的是对学生爱,那份真挚的祝福和对学生真挚的爱没有变也不会变。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生日祝福,变成了一种爱的教育。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纯洁的爱,赢得了学生们爱的回报。他们会给李老师写信,给李老师送祝福,惊喜的不是礼物,是同学们那份认真的心,是同学们对李老师的理解和认同,是喜欢,是爱。
最美好的一定是最自然的流露,一定是最真诚的。
在教育过程中,最令我们头疼的不过是特殊学生,后进生。试想为什么是后进生,特殊学生。特殊学生不过是家庭,环境所带给他们的特殊性,回归到本质上就是爱啊,爱的缺失,或许是留守儿童缺少儿时爸爸妈妈的陪伴,或许是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件件小事就会在孩子心里种下种子,如果种子生根发芽,根基将越扎越深。而这时候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而这个关键的桥梁就是老师。老师一句句关心的询问,一句句鼓励的语言,一声温暖的问候,一句语重心长的嘱咐,也会给学生很大的安慰。爱的力量真的是无穷的。可使枯木逢春,可使冰川融化。让这朵感情之花在学生心底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