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影响了学生,也是学生感化了我。
第要分享的是我和学生A的故事。一开始我暗地里叫他“小石头”,因为他是我觉得最难交流的学生,冷漠得像一块石头,似乎谁都无法真正和他交流。他好像对什么都没有热情,包括学习、玩耍、交友。无论你是鼓励他,还是批评他,他都是“以冷漠应对一切,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后来通过跟他父母的沟通我了解到,他有一个很优秀的弟弟,很懂事,成绩也很好。爸爸妈妈总是有意无意的拿他们进行比较。作为孩子的他没办法进行强有力的表达,这份感受无法得到理解。因此他也关闭了自己的心,用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然而,这也让他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
在一次我跟他深刻的交流中,我问他是不是因为父母的比较压抑了他的热情,他没有说话,却点头回应。然后我跟他说,我能理解你,特别能理解你,你的感受是真实的,你不要去否定它,最重要的是,你有你自己的优点,你不需要跟弟弟比。然后他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有明显的情绪波动,也是在这次的交流中,他愿意敞开心扉向我表达他的很多想法和感受。在后面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开始看到他的潜移默化—跟同学有更多的互动,上课也会主动回答问题,他开始找回对生活的热爱。那个曾经冰封爱意的“石头”,正在重新变成“真正的自己”。这里我想到了今何在老师在《悟空传》中对孙悟空说的一句话:“你要记住你是一个猴子,因此你不用学做神仙,你的本性比所有神明都高贵”。就像学生A,因为过度在意与弟弟的比较,反而让他迷失了自己,封闭了自己,其实他本来是一个积极上进的孩子,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