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5
识透空相仍热爱,丢罢倦怠再读书。
文分“劝、戒、勉、定、慧、悟”六部分,记录读书笔记。
1、劝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中说: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盖士方穷时,困厄闾里,庸人孺子,皆得易而侮之。若季子不礼于其嫂,买臣见弃于其妻。一且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而所谓庸夫愚妇者,奔走骇汗,羞愧俯伏,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此一介之士,得志于当时,而意气之盛,昔人比之衣锦之荣者也。
意思就是,做官做到出将入相,取得了富贵又回归故乡,这是人们普遍感到光荣的事,而今人和古人的感受都如此。大凡人正穷困的时候,困顿于乡里,世俗之人和不懂事的孩子,都可以不把他放在眼里并侮辱他。就像落泊时的苏秦受嫂嫂的无礼冷遇,贫贱时的朱买臣被妻子抛弃。而一旦坐上四马拉的华贵车子,旌旗在前面开道,骑兵在后面簇拥,街道两边的人摩肩接踵,争相观望赞叹,而那些无能平庸之辈和愚蠢的妇人,则惊惶奔走、浑身冒汗,羞愧得俯伏于地,在车尘和马足间自悔过去的罪过。
这是一个“平凡的士人”,志得意满前后时刻的样子,“意气高昂”,前人将此比作“衣锦之荣”。那么从那些“封王拜候之人”的角度,又当若何思之?
当年,西楚霸王项羽,气势正盛西屠咸阳城,有人问他后,便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他命中没弄明白:圣者胜焉,岂止夸一时,而荣一乡哉!哪里只是为了夸耀一时、荣耀一乡。
历史上说,项羽和“舜”的眼睛,都是重瞳子(天选之子,李白有诗云:古来万事贵天生),项羽的兴起是何等的突然迅猛,秦朝的统治残暴混乱,陈涉便首先起义发难,当时的英雄豪杰纷纷起来响应,相互争夺天下,人数多得数也数不清。然而项羽没有一点根基,趁着时势从民间兴起,不过三年时间,便率领五国的义军灭亡了秦朝,随后分割天下,封授各路王侯,所有政令都由项羽发布,自号为“西楚霸王”。
“秦楚之际”项羽灭秦后又刘邦称帝,政权三次更迭是在“短短的五年”中完成的,回顾自此之前的历史,凡贤君统一天下的艰难历程,都经过了“几十年、上百年”的积累善行和功德,他们的恩德润泽百姓,受到上天的考验,然后才登上帝位。
商汤、周武称王,是由于从他们的祖先契、后稷开始就修积仁德、推行道义,经历了十几代,武王时未经预先邀约,就有八百诸侯会盟于孟津,他们还是认为时机未到,不可轻易夺取王位,直到后来才放逐了夏桀,诛杀了商纣。秦国从秦襄公立国,显赫于秦文公、秦穆公,秦献公、秦孝公以后,逐步侵吞六国,经过一百多年,到了秦始皇才有能力兼并诸侯。像虞舜、夏禹、商汤、周武王那样实行德政,像秦国那样使用武力,统一天下竟然也如此的艰难。可见不经过时间沉淀之检验,突然起的风,可能破坏力不小,但终将来去匆匆。
项羽虽然他的王位没有坐到底,但自古以来像他这样的人物也不多。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恋故乡楚地,定都彭城,并流放义帝而自立为王,这时候再抱怨王侯们背叛自己,就太勉强了。他自己夸耀功劳,独逞个人的私欲而不师法古代帝王的行为事业,说什么霸王的业绩,想要通过武力征伐来统治天下,结果不过五年便使得自己的国家灭亡了,自己死在东城,但仍然没有觉醒,不肯自己责备自己,这显然是错误的,而且还借口说“这是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难道不是很荒谬吗?
为圣之人或王者,临大事、决大议,面不改色、心若泰山,建立的丰功伟绩多数是国家的荣光,不仅仅是一域乡里的荣耀,谁能有这样的秉持,谁可能就是时代塑造的牛逼人物,所以当今那些做大了的有钱人,大多都会体现社会价值。可现实中无论有没名的人,谁不愿意富贵还乡,也可能这就是一种自然成熟的淳朴延续。从那些能成大事的演绎中看,生命中潜意识里的胸怀和格局当是一种本真,也是决定成败的根基,劝人后天放大格局的基本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或者是骗人的把戏,格局这东西也是贵在天生的虔真,若是生来就小肚鸡肠的刻薄心眼,加上后天就是井底之蛙的相对环境,意识里已经有的认识和格局,再怎么放也大不过天。天若宠着你那就做人物,天若无垂幸那就在地上认真的生根发芽成长。草木一秋、人活一世,普通的人,谁不是自然自得的忙碌,谁又能蜕变成多大的出息,莫不是都将隐入烟尘。
2、戒
《战国策之庄辛论幸臣》中说:“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又说,蜻蜓六只脚四只翅膀,在天地之间飞来飞去,俯身啄蚊虻飞虫当美餐,仰头承接甘冽露水作佳饮;它自以为无灾无难,也不跟谁竞争。它哪晓得身高五尺的小孩子,正要调饴糖粘丝网,把自己从两三丈高处,粘下来,喂蝼蛄蚂蚁!
蜻蜓之危只是小事,黄雀也是如此。黄雀低下头啄食雪白米粒,昂着头栖息在茂密的树上,振羽展翅,自以为太平无事,跟谁也不用争夺。它哪晓得那些公子哥儿,左手挟持弹弓,右手探取弹丸,准备在十仞的高处伤及自己,把这一类小鸟作为靶子。白天还在茂树间嬉戏的黄雀,晚上就被拌上酸咸佐料成了菜肴。一眨眼功夫,就丧命在公子哥儿手中了。
黄雀之危只是小事,天鹅的处境也是如此。它漫游在江海上,栖息在湖沼间,低下头捕啄鳝鱼鲤鱼,抬起头嚼食鲜菱嫩荇,展开劲健翅膀,驾着清风,在高空任意翱翔。它自以为无灾无难,跟谁也不用竞争。哪里知晓那射手,正在检修他的石矢黑弓,整理他系有丝绳的箭枝,要在近百丈高的地方伤及自己,带着锐利的箭头,拖着纤细的丝绳,死于清风之中而坠落地上。所以白天还在江河自在翔游的天鹅,晚上已被放在鼎鼐里烹煮了。
天鹅之危只是小事,蔡灵侯(襄王)的遭遇也是如此。他南游高陂,北登巫山,饮马于茹溪清流,品尝着湘江鲜鱼,左抱年轻的美妾,右搂宠爱的姬女,和她们在高蔡驰马游乐,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他哪会想到子发大夫刚接受了楚灵王的命令,正要用红绳绑了他送去见灵王呢!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襄王听得毛骨悚然,因为事实他已经看到了,确实如此。
处在生态圈中的人,也莫不如此,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你我皆如蝼蚁,一不小心也可能就“四面边生连角起,长烟落日照孤魂”。做人做事要知止,不能钻头不顾腚,也不能没心没肺,要适可而止,既要知道“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的常识;也要懂得“欲成大树,莫与草争,将军有剑,不斩草蝇”的肚量;还要晓得“强者互帮,弱者互撕”的苦逼;更得明白“心有大情怀,方能立天地”的根本。人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可别老是想着吹灭别人的灯,也别老是觉得别人啥也不是、自己很能能,更不能把“不是”都说成别人的,诋毁一句,压人一头,那是损人不利己的心思,长此以往一旦变成自己的行事习惯,那可能会是做人的悲催。
3、勉
韩愈《圬者王承福传》中写到:力易强而有功,心难强而有智。用心者使唤别人,劳力者被使于人,这也是应该的。用力见功,劳而无愧,心自安然。任有大小,惟其所能,若器皿焉,食焉而怠其事,必有天殃。
我们大多数人都习惯选择那种容易做并且于心无愧的事情去干,而获取能得的报酬罢了。
王承福,他是唐代一位泥水匠,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瓦匠或技术工种,他几十年间主要是给富贵人家刷墙砌院,他说:我拿着瓦刀工具在富贵人家进进出出已有好多年了。
有的人家我去过一次,再经过时就已经荒废了;有的人家去过两次三次的,后来再走过那里时,发现也已经成废墟了。询问他们的邻居,有的说:“唉,那房主已受到刑罚被处死了。有的说:“房主已经死去,他的子孙不能保持家业啊。”有的说:“主人死了房屋归公了。”他由此看到:
这不就是所说的那种白吃饭而懒做他的职事,所以受到天降祸殃的么?不就是勉强使自己心思变得乖巧偏又够不上,不按照自己才能是否合适,去选择职业而盲目冒进的么?不就是干了许多于心有愧之事,明知不行却硬要去做的么?或许是富贵难以保持,功劳微薄而享受优厚的吧?还是人生的盛衰有时运,一去一来而不能经常不变的吧?他心中对此伤感哀怜,因此只是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去做。
乐富贵而悲贫贱,又岂异于世人哉。富贵之后更加吝啬金银,贫贱之时也许是在劫渡自己。人们往往习惯羡慕别人眼前的万千风光,却很少透视风光下面的百转千回,没有经历过时间的沉淀和厚德载物的考验,突然暴富的主演们,往往都会经历嘻笑后的悲情颠覆。其实,每个时代都如泡沫,谁都想取巧、走捷径,选择光鲜的生活,但是生活就这样,当人们都选择了光鲜的生活,生活就不光鲜了,有的人甘愿沉下心来敢于下地狱,那就了不得,就是稀缺资源。
4、定
《吊古战场文》中说: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天下众多的百姓,谁没有父母?从小牵着带着,抱着背着,就怕孩子长不大。谁没有兄弟?情谊如同手足。谁没有夫妻?相敬如同宾友。
但是,每个人活在当下,都离不开金钱、名誉和人性。唯其人性,有三大特点“贪婪、侥幸、虚荣”,人人皆有,你我也有。面对贪婪、侥幸和虚荣要高度警惕,一句话:“面子是给狗吃的,良心留给自己的”。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也。”颜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颜斶面对君王的盛请之约,情愿回归山野,肚饥而食,无论什么都像吃肉一样有滋味,安闲散步,就像乘车一样舒适,不求官职富贵和名声便不会哀苦获罪,那也算是富贵了,内心纯洁行为正直,正可以自得其乐。
面对世事人情,从容坦然,随缘应对,自心却不沾染分毫。这就是儒家讲的“君子坦荡荡”,也是佛家讲的“如如不动”,也是道家所讲的“上善若水”,是一种圣人境界。南怀瑾先生在书中就讲:修行不是修成个什么样子。最怕的是那种修行人,满嘴的佛话,一身的佛气,不去红尘中炼心,就知道耍嘴上功夫。很多人说自己守戒很厉害,但南先生就告诉你,真正的戒是“心戒”,没有“定”,你戒不住。
世间,善作者不一定善成,善始者不一定善终,善于耕作不一定有好收成,有好开端不一定有好结局,为什么呢?因为实践不好“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胡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也不明白“绿草繁密蓬勃生长、好树茂盛逗人喜爱”的时候,正是秋声已将致。大自然对于生物,春天让它生长,秋天让它结实,四季交替,植物过盛之时,天气之馀烈,必摧之折之凋零之,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故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天地是万物暂时歇息的旅馆,光阴是历代匆匆而去的过客。东坡说:“你理解这江水和月亮的道理吗?像这江水不断地流淌,而实际上并没有流去;像那月亮时圆时缺,而到底没有一点增减。如果从变化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事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原样;从那不变的一面来看,那么万物和我们都是永恒不灭的,那又为什么要羡慕它们呢?再说天地之间,事物都各有主人;假如不是我所有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只有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它就成为悦耳的声音,眼睛看到它就成为悦目的颜色,取用它们没有谁禁止,享用它们也不会用完,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啊,是我和您所能共同享用的。
5、慧
世人愚痴,执着物欲享受,发了财的,觉得此生不奢侈一把,没有豪车美宅,就对不起自己的富贵;而穷人则幻想着发财改变命运,过上富人的生活。如果你这么做,只是在加速自己的福报消耗,福报耗尽,人也就没了!
现在的社会环境就是只考虑商业价值,一味的迎合观众,无非就是助长人类的贪嗔痴慢,放任人类的骄奢淫逸,利用人类的低级趣味,将把人类代入堕落的深渊。长此以往,人将在放任中沉沦,在沉沦中毁灭。
就像《红楼梦》里写的那样: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好似食尽鸟投林,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有的人说,现在社会什么都要花钱,你给我讲这讲那都是假的,我真饿肚子了,你养我啊。可不要做这样没有智慧的杠精,只要你福慧双修,生活绝对差不了你,因为你的福慧会接引善缘,这些善缘足以让你过上你想要的生活。而那些靠着算计和谋划得来的财富,不但消耗的快,而且会折寿,这是真的。d不配位,必有灾殃,很多人就是因为突然发了横财,纵情享乐,反而早早意外去世了。
每个人应该认识到,“你永远不可能是房间内最漂亮的人,最聪明的人,也不可能是受教育程度最高、最博学的人。在这些方面你永远不具有竞争力。但是,有一项是你可以一直竞争下去的——这也是成功面前人人平等的一个方面,那就是努力铺下身子工作。你可以一直比身边的人更勤奋。”仅此而已,愿每个好人都能“秀外慧中、福报具足”。
6、悟
《当自知》:众生由来命已定,诸相非相各不同。至心精进得善哉,且知随顺大道中。意思是,十二类众生的由来,无论知道或不知道,都离不开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同时三世也基本框定了命和运的变数。无论众生是否感觉到这世间的存在(也就是表相),只要能放下了执着心,也就可以见到实相的真如自性,表面的东西和实际的非相是不同的,这也决定了命和运的状态。
《山歌寥哉曲中人》
尔来罗刹闹海市,万古江河没细流;
世人皆说此曲好,奈何曲尽人依旧。
马户又鸟多钻营,黑白颠倒由来久;
一己私心多廉耻,盘若智慧劝回头。
熙熙攘攘好附罔 ,意气风发可曾愁。
光阴逆旅皆过客,身名尽处是蒿丘;
回首向来娑婆处,无色无相渡薰修。
意思是:近来西域歌手刀郎出了新专辑《山歌寥哉》,其中最出名的是“罗刹海市”使这浮夸的人世更加热闹,但是你看那万古江河,汇聚又淹没了多少数不清的污浊细流哪有留下了什么痕迹。这 世人听了这首歌都说好,可是怎能奈何曲尽之后,这个世界依旧是那个样子。这世上投机苟且的人,多数都有心机善钻营,往往也就会造成黑白颠倒,这都是由来已久的事,普通的老百姓又能奈何。人活在世上都会有一己私心重的时候,往往就顾不得寡廉鲜耻了,只有这无上正等正觉智慧只要你有,别人也偷不去,它是在劝君回头是岸,莫忘来路。这世间熙熙攘攘的人群,大都是因喜好附庸而变的不知所措,有时候也就真的混到意气风发了,可是在人生得意的时候,谁曾想到盛极而衰的忧愁呢。再想一想,谁又不是天地间光阴逆旅的过客,纵使拥有再多的功名利禄、富贵荣华,最后不都是成为后人看到或看不到的苍凉坟丘。
人这一生谁没有颠沛流离不如意的时候,只要心里还有一份正念,敬畏自然之道,践行慈悲悯人,这就是人间正道。回首看看这一路走来身处的人间世界,无论你是心外有物始终贪嗔痴慢疑缠身的俗人,还是顿悟了无色无相明心见性的高人,其实能用来化渡自己的,从来就是在活着的每一天中,坚持不断地努力和修养身心。时间能涤荡一切尘埃,世人都将是尘埃,阿弥陀佛。
*
从此刻起,赶紧行动起来尝试一下,也许就真的改变了呢。“無妄不空、日新唯行”。记录并发现每一天,有可能就是此生最好的经历,也是陪伴孩子成长的良好教育。
無妄不空,看空清空,知不空行不空,为学莫空;技实器实,德不实道不实,做人难实。
日新唯行,每一天醒来太阳和时间都是新的,唯有行动,坚持不懈的行动,才可能有所得、有所获,有所光亮、有所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