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6 阴 周五
听完张敏博士的分享,我耳边一直萦绕着《北京欢迎你》歌词中的三句话:“有梦想谁都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让我们都加油去超越自己”。
仰望星空,找寻追逐目标。“这孩子将来一定是个大学生”,其实每个家长都是织梦人。记得童喜喜《织梦人》中有这样一句话“梦是变形的希望,梦想是清醒的梦”。每个梦想都是一粒种子。以梦为马,奔走天涯。到我要离开诸城这个小地方,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意外收到同学送给张敏博士的写有“北京大学”笔记本。更让张敏博士明确了人生目标――逐梦北京大学。张敏博士正是在父母、老师的期冀和引导下,目标更加明朗。她便是少年时的浩瀚梦想星河中,最亮的那颗星。
脚踏实地,坚持追逐所爱。张敏博士让人动容的不是她有梦想——每个人都不缺梦想,只是未必在墙上。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怀着对梦想的热爱,张敏博士从阅读、思考、表达和实践学习和生活中具体案例,给予我们以详细的解释和操作方法的引领,便于家长学习和实践。朱永新老师说:儿童阅读决定人类未来。童年的长度决定了国家的高度。阅读的广度决定了文明的高度。儿童阅读的程度决定了人类精神的高度。在这个意义上说,儿童阅读决定着人类未来。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孩子的引路人,陪伴孩子一起阅读,享受阅读,纯粹,沉醉,通宵达旦。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本身就是最美好的生活。张敏博士在启蒙老师黄园长的指引下从童年阅读中汲取到了丰富的课内和课外知识。正是因为她持之以恒的阅读、学习,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学会了思考,懂得了表达,指导了实践。每天增长,其乐无穷。内心充实,满怀成就感和幸福感。到最后超越自己,有勇气创造奇迹。
有效沟通,分享育儿诀窍。“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地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长大,陪着他(她)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参天大树!” 首先尊重孩子想法,引导真实表达。其次摒弃标签思维,尝试就事论事。最后讲清说透道理,给出建议,避免只讲道理。
发现热爱,具体指导家长。在分享会中张敏博士讲到,舒适圈:满足当下,安逸度日,监督走出,没有例外,就没有侥幸。恐惧圈:缺乏自信,受他人影响,鼓励跨过,体验成就感。学习圈:面对挑战和困难,拓展你的舒适圈,掌握新技能 示范走入,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成长圈:找到目的,拥有梦想,建立目标,完成目标陪伴。张敏博士分享的这四部分学习更是特别形象直观。这就需要我们观察自己的孩子属于哪一类,然后用心监督、鼓励、示范和陪伴,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李镇西在《教与育》中说:“用爱与智慧给予孩子向上的力量。”只有我们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我们家长最重要的事业。
卡尔 ·西奥多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的本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张敏博士就是在摇动、推动和唤醒我。我沉浸在这个分享会中,学习丰富自我、反思梳理陪伴女儿的点点滴滴,明方向,找不足,做计划,共成长。我始终相信:努力自有收获,向着外界这个目标,每天努力一点点,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成长一点点。让我们都加油去超越自己,去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达到人生的最美高度。
注重过程陪伴,亲子有效沟通。爱在左,尊重在右,走在成长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追梦的孩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