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之后,我现在满脑子都是“宁玮”,她拥有一颗水晶般的心,她拥有农村人身上一切最美好的品质,她真诚、善良、勇敢、吃苦耐劳,她是平凡生活中的“英雄”。同时,也心疼她的种种遭遇。如果高考不是就差那么一点点,如果她是一个“城里人”,如果她拥有一个复读的机会,如果她家庭不是如此贫困,如果她工作的酒楼不是这么频繁出事……但凡其中一个可能成真,我相信她一定会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吃苦耐劳等优秀的品质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她明明那么出色,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人心疼。她是个懂得感恩的人,或许她最幸运的便是遇到李镇西老师这个“朋友”了吧。
宁玮的经历还有一点让我感到痛心的一点是:不同的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同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就像一线城市中的学生他们的父母往往是高学历人才,而农村学生的父母往往是农民或工人,这不仅仅是辅导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着差距,更巨大的差距是两者的眼界不同,而城市里的学生比农村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这种不同就像是他们一开始就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农村学生后面即使付出很多也不一定能超越前者。
以前我们不少教育者谈到教育,总是把学生当作空荡荡的容器,而所谓的“教育”就是教师往这些“容器”里面装“高尚的思想”,装“美好的道德”……但我从教多年,在和学生深入交往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其实,在很多时候很多方面,学生的心灵比我们教育者纯洁的多也高尚的多!“学历”、“阅历”、“经历”等使我们“成熟”起来,也冷漠起来。从这个意义上看,我们的确应该向学生学习。
李镇西老师给所有同学的信的署名都是“你的朋友李镇西”,他是真的没有任何教师的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处的。就像李镇西老师书中所写: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无私的;但这种纯洁的爱,必然赢得学生爱的回报。甚至学生对老师的爱更深、更真挚、更纯洁。这本书读到现在,宁玮和李镇西老师是我最敬佩的两个人,也是我一直需要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