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7
今天,路过学校花圃看见野藤肆虐,我就顺手处理了起来。这些野藤的根是跟随种花的泥土来的,生命力非常顽强,经过假期8天阳光雨露的滋养,长得意气风发,高过了“正苗”,不铲除就喧宾夺主了。不一会儿,我就拔扯了一小堆。一年级的孩子们也陆续来到学校了,有个娃冲过来,语气不善地说:你为什么破坏花草?”我说:这是杂草。他说:“杂草也是草,为什么要拔?其他草为什么不拔?”我还没来得及回答,旁边的一些娃帮我回答:它抢营养,它是坏草,它会卷死其他草……这娃懵懵懂懂的离开了,另一些娃加入我的队伍一起拔草。
陆陆续续的,还有几个娃跑来问,为啥要拔掉他们。
在一些缺乏生活经验的孩子们心中,并没有“好草 ”“坏草”之分,他只是觉得花草都应该被爱护,这也是孩子们对生命最初的感悟。所以说,人之初,性本善。
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实现“性相近,习相远”的目标。习即是实践,实践出真知,才有辨识“好草”“坏草”的能力,也是判断是非曲直的能力。所以,我们给孩子们什么样的“习”,就是孩子们“相远”的起点和距离。教育的主导是家长和老师,因此,再次告诉我们,孩子的起跑线从来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或者说是父母的教育理念。
总之,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