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10.7直播感悟
Good💕喵宁~

如今的父母们都对孩子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和经济

的投入,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其实,除了时间和金钱的投入,给父母带来很大挑战的是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自己的情绪管理。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下班回家已经很疲惫了,却被孩子拉着喊着陪他玩儿,陪他疯;周末好不容易想休息一下,还要跟孩子的各种拖拉症状斗争,启动去上兴趣班,上午一个班,中午吃口饭马不停蹄地赶下一个班。

等下午上完了,还要各种玩儿,而且如果孩子中午不休息的话,到傍晚他的情绪是很不稳定的,或者说很坏的。

我也听说过有的孩子一天上三个兴趣班的。这样的情景可能会让很多父母的身心处于崩溃的边缘。这时,我们还能给孩子一个笑脸吗?如果孩子看不到我们的笑脸,他还能开心地学吗?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共情,我们之前也简单提到过,共情是指一个人能够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共情又分为情感共情和认知共情。

情感共情是指体验他人情绪感受的能力。认知共情是指理解他人观点和想法的能力。

共情的情感成分在婴儿期就表现出来了。例如婴儿会立即反映周围人的情绪状态和表情。

有研究者提出,2-7岁儿童的共情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整体共情,儿童通过人与人之间情绪感染,获得他人情绪苦闷的信号,自己也感到不愉快。

第二阶段是自我中心共情,也就是说,孩子知道别人是不开心的、苦闷的,但他们只有在自己也感到苦闷时才做出同病相怜的反应。

第三阶段,儿童开始认识到他人与自己的情绪是不同的。

这个理论说明,年龄越小的儿童越容易被周围人的情绪感染到。

而且,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对他人情绪的理解和表达就开始变得更广泛、更复杂。他们在理解愤怒和悲伤情绪方面最准确,而在快乐和难过的反应方面则稍差一些。

所以,孩子是能感知到父母的情绪状态的,虽然他们可能不敢说,也不敢问。

以上这些理论和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作为父母,尽管我们已经投入了时间和金钱,已经很辛苦,但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呈现给孩子一个开心的、愉快的你自己,一个放松的表情,而不是愁眉苦脸的爸爸或者妈妈。

这样孩子才能真正获得一个快乐的童年。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253792
推荐日记
《进入初一后的第一个月》
《2023.10.8亲子日记235》
《绵羊的旅行》
《2022级16班张明辉亲子日记》
《2023.10.4 周三 634》
《2023、10、8》
《210.亲子日记》
《随记》
《绵羊的旅行》
《2023年8月16日 星期三 距离开学还有1天,找到组织了(413)》
《随笔记》
《开心日常》
《美好的一天》
《日记》
《2023.10.6 周五 636 美术课》
《听话的小宝贝》
《2023年10月8日星期天星期晴》
《向徒弟道歉》
《绘画》
《2023年10月8号,晴、星期天,236编》
《妈妈的语言》
《10.8日天气晴》
《2023.10.2 周一 632 》
《第243篇》
《亲子日记第625天 23.10.8 周日 晴》
《早上的日常》
《幼儿园的一天》
《幼儿园的一天》
《亲子日记第1210篇:感恩“榴星里””》
《父母语言对孩子的影响和伤害》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