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霸凌》三,总 结
第一部分,讨论了如何识别一起霸凌事件,霸凌是持续性的、是不愿接受的攻击,以及双方实力对比悬殊。
那些不苗条或者不具备传统女性特征的女孩和不具备传统男性特征的男孩子,以及容貌有异样或身体患有疾病的孩子,是被霸凌的高危人群。
那些在学校里第二梯队受欢迎的学生,则更具备霸凌他人的可能。
近年来,霸凌行为从线下发展到线上,形成所谓网络霸凌,这让霸凌行为变得更加难以被衡量和管控,以及也让霸凌造成的伤害更加恶劣和深远。
第二部分,讨论了如何应对一起霸凌事件。
作为家长,首先是要学会区分霸凌和正常的社交冲突,而一旦确认孩子遭受了霸凌,就要果断采取措施。家长要留意孩子受伤害的表现,以及在制止霸凌行为的同时,为孩子寻找新的社交途径,让他在新的关系中修复自身。
对于学校而言,要将霸凌教育和学科教育摆在同等位置。学校不仅要及时保护被霸凌者,制止霸凌者,而且还要动员那些霸凌中的旁观者,让他们成为目击者和可以威慑霸凌者的同盟。
面对网络霸凌,我们要增强自身的网络素养,学习做一个合格的“数字公民”。
我们也要学会留存网络霸凌的证据,并展开投诉和追责。
网络既可以构成更大的伤害,也可以构成更大的声援。我们可以在网络上聚集起来,告诉所有那些深陷困境的人:你并不是孤身一人,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用更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干预霸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