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孩子为何喜欢装大人
储老师育儿

《6-9岁孩子为何喜欢装大人》一,6到7岁孩子是怎么开始想做“小大人”

本书作者是英国顶级心理治疗机构塔维斯托克诊所的心理学家:科琳娜·阿维斯和比迪·尤埃尔。

塔维斯托克诊所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心理治疗发展中心,弗洛伊德、荣格、克莱茵这些心理学历史上的大神们都在这里讲过课。对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咨询师们来说,塔维斯托克诊所就像是一个圣地。

本书是塔维斯托克诊所编著的“了解你的孩子”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了解你的孩子”这套书一共有四本,内容是按年龄段分的。《6-9岁的孩子为何喜欢装大人?》是其第三本。

本书告诉我们,6-9岁孩子随着身体与心理的变化,各方面能力飞速发展,变得不再那么黏家长,越来越独立。但家长的关心和支持依然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家长需要理解孩子,找到和孩子正确的相处方式。

~~~~~

在这本书里,作者结合自身的大量临床经验和案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6-9岁孩子的内心世界,并提出了给家长们的一些有益的建议。

6-9被称为童年中期,这个时期孩子性的冲动正处于暂时停滞的状态,整体比较平静,非常适合学习技能和积累知识。所以家长在与这个年龄的孩子相处时,可以基于更多的心理学知识,有意识地对孩子的行为做一些引导。

书中把这个年龄段分成了6-7岁和8-9岁。两个阶段在年龄上非常接近,但孩子的变化却很大。

孩子6-7岁时,生理和心理都开始发生变化。身体上从摇摇晃晃变得结实起来。心理上因为学习、理解和表达能力突飞猛进,看待事物的观点开始改变。这时候孩子可能没那么黏父母了,甚至会觉得父母真讨厌,碍手碍脚的,尤其在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实现某个愿望,但又不那么顺利的时候。

紧接着到了八九岁,孩子逐渐找到了身心上的平衡感,变得越来越独立,在学校里交到了朋友,变得个性分明,还发展出了一些兴趣爱好。他们已经为自己的下一步成长做好了准备,蓄势待发。

和孩子一比,家长这个阶段反倒容易手足无措。孩子长大了,父母很欣慰,但这个年龄段,“熊孩子”高发,也很头痛。孩子时不时有一些惊人之举,有些还很危险,不省心。他们情绪波动大,开始不听父母的话,即便遇到困难也可能拒绝你帮他们。而这时候,如果你用比较激烈的方式去应对,比如打骂,也许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其实,父母只要能理解孩子言行背后的真实含义,往往就能找到和孩子相处的方式。

但是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了解孩子心理变化的特征,对很多家长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好在这就是心理学家最擅长的领域,也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本书内容由两大部分组:

在第一部分,探讨6到7岁的孩子是怎么开始想做个能帮上忙的“小大人”。

在第二部分,探讨8到9岁的孩子是如何寻求独立,成为了一个酷孩子。

~~~~~

第一部分,6到7岁孩子是怎么开始想做“小大人”

6到7岁这个年龄段孩子,他们在这个年龄段体现出来的特点就是想做个“小大人”。

六七岁的孩子明明还小,却努力模仿大人的行为,想让自己表现地更像个大人。但是因为他们在这个阶段,并不能很好地掌握身体和心理之间的协调和平衡,所以普遍会比较苦恼。有一种迫切想要长大,却受各种条件限制的矛盾心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和他们这个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状况密不可分。

在身体上,刚摆脱摇摇晃晃的时代,开始变得强壮,可以去更远的地方,可以做更多更有力量的动作。心理上,他们的思维正在快速发展,语言能力不断增强,开始萌发出社会意识和抽象思考能力。这会加深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但也让他们产生各种困惑。新环境和新游戏充满了乐趣,但又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这让他们在勇敢向前和留在父母怀里这两个选项间犹豫不决。

比如,书中举了一个孩子学骑车这个例子来说明这种矛盾心理。对6到7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挑战。他们一方面需要协调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找到最佳的平衡感。同时需要克服心理上对摔倒的恐惧。所以骑自行车这件事,往往是很多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第一个大难题。而很多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父母不能代替自己完成这件事,自己遇到的所有困难,都需要独立去解决。因此,学会骑自行车,也可以看做是孩子逐渐摆脱对家人的依赖,谋求独立生活的开始。

那么在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如何克服矛盾心理,努力掌握身心上的平衡呢?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不同的孩子表现是不同的。

有的孩子会喜欢拥有更多的独立性,就表现得比较勇敢,但大多数孩子心理上都会出现反复变化,在依赖父母和靠自己之间摇摆。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心理反复背后的原因,下面从(1)认知思维能力、(2)家庭关系、(3)老师的重要性,以及(4)社交互动这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些“小大人”有哪些与之前不同的地方。

第一个方面,是“小大人”的思维和认知能力在这一阶段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现实感的增强。

在六岁之前,大部分孩子的认知世界是比较模糊的,他们还不能清楚地分辨现实和想象、抽象概念和具体事物的不同。

但到了六岁以后,孩子们开始发展出抽象思维,可以理解时间、空间、体积这些概念,并且开始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

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过一套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他把这个年龄的孩子认知水平,归到了“具体运算阶段”里,也就是说,孩子在分类、数字处理、时间和空间概念的理解上有了很大进步,逐渐能运用符号进行有逻辑的思考,并且逐渐走出自我中心主义,开始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因为换位思考是社交互动能力和同理心发展的关键。

与此同时,他们开始有比较清晰的关于真实和虚假的判断,比如孩子会知道,真狗和玩具狗是有差别的,说话也有真话和假话的差别。这一切都让他们开始有能力更好地辨别现实中的一切,并和自己的想象世界区分开来。而在之后的日子里,孩子的这一种现实感会越来越强。

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孩子看待世界的观点和角度开始变化。对六到七岁的孩子来说,他们首先观察思考的对象就是家和父母。

所以第二个方面,我们来探讨为什么说这一阶段的家庭是孩子的关系练习场。

前面说了,这时候的孩子已经有了换位思考的能力和同理心,这是人与人之间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核心能力。而家庭,是孩子最先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地方。

在6岁以前,孩子会相信爸妈无所不能,这是他们安全感的来源。

但到了6岁之后,孩子开始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并且对世界的理解也加深了不少,他们会发现父母不是全能的,他们也有做不到的事情。但这时候,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权威地位还不会发生动摇。父母的关注仍然是他们特别重视的事情。

如果在一个家庭中有两个或以上的孩子,孩子会有更特殊的感受。在6岁之后,他们会逐渐发现并试着去接受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即便是爸爸妈妈也不完全属于自己一个人,他们还属于其他的兄弟姐妹,还属于他们彼此。这种认识会让他们产生一些失落,并且努力去重新认识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重新理解与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

同理心会让他们开始注意其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这会帮助他们更容易接受兄弟姐妹和他一起分享着父母的爱与关注。

这听上去好像是孩子变懂事了,但研究发现,一个孩子一天里具备同理心的时间是有限的,你没法要求这个年龄的孩子整天保持为他人考虑的小大人的能力。所以一旦孩子用尽了这个能力,他们就又会变回那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任性孩子。但第二天,他也可能再跑过来跟你道歉认错,然后帮你做点家务什么的。一会儿很任性,一会儿又表现的十分懂事,也是这个年龄段的一个特征。孩子就在这样一种摇摆的状态中,在家庭里学习怎样处理和人的关系。

在家庭之外,很多孩子会在这个阶段陆续开始上小学。因此有些孩子会逐渐将注意力从家庭转到学校。

所以在第三方面,我们探讨学校和老师。对六七岁的孩子来说,在学校里他们更追求“公平”这件事儿。

很多成年人可能对公平没有特别高的期望。但对孩子来说,他们在这个年龄段会对公平有一种夸张的期待,他们会认为公平的世界才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当遭遇不公的时候,会非常委屈。但这种他们眼中的公平,其实只是事情没有按他预想的方向发展,所以他觉得不公平。

当孩子把家庭生活移植到学校生活后,他们会把老师看作是家长一样的权威,把同学看作是兄弟姐妹。然后用那一套从家里学到的关系处理方法去应对学校生活。

但是学校毕竟不是家,之所以孩子会觉得不公平是因为家庭关系的规则在学校里不适用。

虽然许多孩子已经察觉到了家与学校的不同,在学校他们只是一群孩子里的一个,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渴望被老师特别关注。

如果这时候学校或者老师能够通过设计和明确一些班级制度,营造出班级的秩序和互相尊重的氛围,在接受了这种秩序后,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孩子在遭遇挫折时感到的不公平。

而除了老师之外,在这个阶段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就是他们的朋友了。

交朋友是六到七岁孩子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这就是要讲的第四个方面,6到7岁的孩子在社交互动上,往往需要鼓励和帮助。

他们的社交圈刚刚迈出家庭,对外面的世界是一种既好奇又害怕的态度。而一段成熟的友谊,即便是在孩子之间,也一定是建立在不断的付出与收获、同理心以及对彼此差异的尊重上的,这些能力都需要练习和培养。而如果孩子交友特别不顺利,大人的适当引导和鼓励也是非常必要的。

以上就是我们讲解的第一部分内容。

6到7岁的孩子刚从婴幼儿时期成长起来,语言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开发,自我意识也开始初步觉醒,他们会表现得像个“小大人”。但总体来说,他们的身心发展还不充分,需要更多时间去协调与平衡。

(下接第二部分,8到9岁的孩子是如何从“小大人”变成一个想要表现自己的酷孩子。)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260630
推荐日记
《《反思的爱——看见自己,看见孩子》 第四章 大脑的心智化系统 反思的基础》
《请假》
《大宝的家长会,小宝的反应》
《头疼的拼读》
《拼音学习开始了》
《陪他慢慢成长》
《亲子日记》
《我是小主人》
《都在.辛苦》
《亲子日记(214)陪妹妹的一天》
《新鞋》
《涂色多啦A梦》
《亲子日记》
《孩子窝》
《心境》
《《父母规》诵读 第505天》
《2023.10.13》
《2023年10月13日 星期五 天气晴朗》
《有付出就有收获》
《利他之心》
《写点儿数学作业》
《棒棒的逄铭泽》
《亲子日记第1257篇》
《亲子日记重启26》
《关于读书》
《饭后闲谈10.12》
《妈妈的宝贝》
《不爱吃饭的弟弟》
《亲子日记第462篇》
《成长重于成绩,674,2023.10.13,星期五,天气晴》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