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长假虽然愉快,然而节后的七天工作日却是漫漫。在闺女每天早晨的询问是否上学中,日子也像是潺潺流水般流过。哄睡两个孩子,借着床头微黄的灯光,我拿起了《爱心与教育》,在《爱的升华》章节中,我逐字逐句的读着,品味着,同时也在思考着。
前边的时候,我说过羡慕李镇西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爱。本周的章节,依旧是羡慕,还多了更多的崇敬。崇敬于李镇西老师对于爱的升华。刚开始我想用“崇拜”一词,然而思考再三,我觉得“崇敬”更能表达出我的心情。李镇西老师的爱流淌于每个字里行间,他爱学生,学生也爱他,这是师生情。《爱的升华》中说到“爱的教育,最终目的是应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无私的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让我不禁想到了“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收到老师,大多数人的反应是教书,殊不知还有一层是“育人”。我们不仅仅要教给知识,还要教会生活。我可能是语文老师,我可能是数学老师,还可能是任何一科的老师。我教会他们“口+十=叶”,这够了吗?不够!我还得告诉他们有一类生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可以用这个方法去识记更多的生字。然而,生活这个大命题,需要孩子们学会的很多很多。我们要做的就是像文中说的那样,把爱升华。大课间结束,我带领着队伍往教室走,远远便看见正前方有一张本子废纸。也没多想,走到纸的跟前。我弯腰顺手捡了起来。队伍依旧走着。转眼到了第二天的中午,整齐的队伍被分割成了两段。我疾步走过去想要一探究竟,然而,孩子们小跑了几步跟上了队伍,仿佛刚才的一切没发生过。不出意外,几步之后又停下了。我倒是要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一看,原来是同学们学着昨天的我,一路走来都在主动的捡着地上的垃圾。
我想,作为老师,我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教会他们在生活中生活,在生活中萌生爱。这不就是“授之以渔”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