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3年10月16日,星期一,新的一周开始了,我们满怀期待,期待着岁月的美好,期待着心中所盼皆能实现,总之,对待生活,我们信心满满,对待孩子,我们心平气和。
今天没有加班,下了班先去周庄夜市买了点菠莱和瓜子,想喝菠菜汤了,回家先安排上,边做饭边和孩爸聊天,我知道,这段时间我心比较浮躁,时常发脾气,孩子月考成绩一岀,我直接控制不住,不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形成,发火,唠叨都不济于事,要做的就是亡羊补牢,虽然有点晚了,但也要尽力而为,以免以后后悔,和班主任沟通,没有好法,就是和他慢慢磨,只要不偏离大方向就好,和孩爸达成一致,周末好好陪伴,男孩子更需要爸爸的陪伴,毕竟爸爸的格局高,眼光长远,哈哈,
去晚辅导班接孩,正好老师的两个小孩在看手机,我默默的坐到他们对面,然后找了一本书看起来,看了一会儿,我开始问他们叫什么名字,在哪上学,在学校里学什么了,他们不看手机了,很热情的回答我的问题,我说,看手机时间长了对眼睛不好,我给你们讲个故事,讲的是宋太宗的《开卷有益》的故事,开卷有益”成语源自于宋太宗爱读书的故事。宋太宗赵光义非常喜欢读书,他特别喜欢读文史类的书籍,由于当时宋朝的藏书较多,而且门类繁杂,让他在查阅一些同类资料时,感觉到很不方便,宋太宗想到,如果有一本包罗万象的书籍就好了。于是,在公元977年,他召来当时非常有名的文学家李昉,诏命他主持编写一本类书(类似于现在的“百科全书”)。
李昉等人不负皇命,经过将近7年的辛苦努力,终于编成了一部有1000卷、55个门类的大型类书,这部书共收集摘录了1600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因为当时正处太平时代,他们就把这部书命名为《太平总类》。
宋太宗听说书写完了,非常高兴,他天天捧在手里阅读,还规定自己每天要读三卷,一年内要全部看完。并将它更名为《太平御览》,以示爱看。
就这样,太宗坚持不懈地每天阅读《太平御览》,有时候朝中事务太忙,没空阅读,他就抽空闲的日子补读。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一部大书真是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
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啊。”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他还常常对左右的人说:“开卷有益(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会有益处的。常用于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
两个孩子很认真的听完,然后小女孩完全放开了,给我看她画的画,说这是自己去试课画的,我说,我还以为你学了很长时间了呢,画的这么好,你应该去学画画,很有天赋,然后我看到小女孩的头发散开了,我说,我帮你把头发扎起来,你愿不愿意,孩子就去找梳子,我帮她把头发扎好,一晚上和两个小孩相处的非常好。
反思我自己,如果儿子小时侯,我也像现在这么有耐心,也学习过家庭教育,相信我的孩子也会非常优秀,积极主动的学习,也是邻居家孩子的模样,不过现在也不晚,也来的及,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