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妈妈吐槽:“我生的孩子怎么就这么差劲呢?!”她的儿子三年级,成绩常年倒数。孩子不是不努力,但脑子就像没内存一样,学过就忘。当天学的知识,睡一觉就忘了;订正过十几遍的错题,还是重复出错;背过的公式,一到考试就忘得一干二净……儿子学得痛苦,她也发愁,只好认命孩子没学习天分。
实际上,学过就忘不是孩子天生就笨,而是记忆效率低。
记忆力训练导师刘慧说过:孩子学习上的问题,80%和记忆力有关。
普通孩子和学霸之间,差的不是天赋,而是记忆力的强弱。记性差,学习真的很吃亏。在应试教育下,拼的往往不是智力,而是记忆力。
为什么这样说?
一方面,在孩子的学业阶段,大量的知识依赖于记忆。基本每一科,都离不开记忆:语文生字、古诗,英语单词,理科公式,历史年份,地理名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有超过17000个知识点要熟记。
记不住,一定考不好。
有数据统计:78%的小学生成绩不好的原因是记忆力欠佳。
另一方面,记忆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基础。如果把人的大脑比作图书馆,记忆就是存在里面的各种书籍。有了足够的库存,在需要的时候才能随拿随用。只有先去记忆,在大脑里进行知识储备,才能理解和消化新知识。
学了就忘,脑子里都是空的,还怎么学以致用?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一切知识的获得,不过是记忆。
记忆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学习力。记不住,再多的努力也白费。那为什么有的孩子记得又快又牢?有的孩子反复记反复忘?这就需要了解记忆的规律和特点。
学了就忘,真的不全怪孩子
我朋友的女儿,四年级,学新知识很快。上课比谁都要认真,课本上密密麻麻抄的都是笔记。但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平时会的知识,考试就答不出来。
一学就会,一做就忘。
很多家长觉得是孩子粗心马虎、心思没放在学习上。
其实,不能全怪孩子。
孩子汲取新知识的能力很强,但同时遗忘的速度也非常快。因为记忆的特点,就是常常会遗忘。
我们人的记忆,大致可以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大类。
大脑识别的信息,先进入工作记忆。
进入工作记忆的内容,只有不断强化,才能转化成长期记忆。
所以,短期记忆很关键。但短期记忆有两个致命的缺陷:容量小,保持的时间短。
这样会导致什么后果呢?
第一种,一旦装满了,就只能扔掉旧信息,为新信息腾空间。
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的原因。
第二种,短期记忆还没进入到长期记忆,就很快烟消云散。这就能理解,为什么孩子背了几十遍,依然记不牢。
虽然大脑对记忆的东西有时限,但记忆力却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得到提升。
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说:“特级教师魏书生说,记忆力和人民币相反,不是越花越少,而是越用越多,越锻炼能力越强。”
父母尽早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学习才能更轻松。
记忆力的训练,家长要从内外因进行积极地引导。
四个步骤帮孩子记得快、记得牢。孩子之间记忆力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在于记忆的条件和方法。
我分别从这2点,给大家总结了3个实用建议。
1、帮孩子找到最佳记忆时间
每个孩子的记忆力类型都不一样。
有的孩子是百灵鸟型,早起记东西,心情好,效率高。有的孩子是猫头鹰型,早起头昏脑胀,反倒在晚上记忆力更好。
大家可以早晚测试一下,帮孩子找到记忆节律。
我家孩子,就是晚上大脑更活跃,晚上记东西快,忘得也慢。我就会把背课文、单词的任务,安排在他睡觉前1小时。抓住记忆的黄金时间,效率更高。
2、给孩子创造安静、和谐的家庭环境
孩子良好的记忆习惯,也有赖于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混乱、父母经常吵架,都会导致孩子分心,记忆受影响。
曾经一个六年级孩子,学习认真,成绩也不错。有段时间,成绩却直线下滑。
后来才知道,她爸爸妈妈最近经常吵架。她在家学习时,听到父母的吵闹声,总是分心,记不住知识点。
长期处于混乱的环境中,会导致孩子注意不集中,记忆力衰退。
安静、不受干扰的学习环境,才能帮孩子养成好的记忆习惯。
3、利用遗忘规律,督促孩子复习
专门研究记忆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记忆和遗忘做过研究。
结果显示: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
20分钟后,我们仅能记起其中58.2%的知识;
1天后,我们将遗忘66%的知识;
2天后,我们只能记起27.8%的知识;
再过一个月,我们还能记起21.2%左右的知识……
根据这个规律,父母就要督促孩子在快速遗忘的时间点,及时复习。这样不仅能提升记忆效率,还能提高孩子学习的自信心。
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记忆的训练也是有方法的。比如图像记忆法、联想法、思维导图法、记忆宫殿法等等。指导孩子用这些技巧,可以扩充孩子大脑的内存,提高学习的效率。
任何一种记忆方法,都需要反复演练。
最后,我想说一点:不管孩子记忆快慢,父母都要给孩子树立记忆的信心。比如孩子记住了一首古诗,可以说:“你的记忆力真好,爸爸妈妈都比不上。”孩子对记忆有信心,情绪也会高涨,记忆的效果自然更好。
知识的记忆不是苦差事,而是可以变得高效且有趣。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父母学习,并且给予孩子正确地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