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章的开篇李老师便是讲自然而然地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在第一小节是对于转化“后进生”的指导思想-呼唤民主科学和个性,意在老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的陪伴者,引领唤起学生心灵的那份美好。而本周阅读的第二小节,便是李老师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对于“后进生”或者是“特殊生”的原因以及教育方法的分享。
李老师对于“后进生”原因的分析,有家庭因素,有学校(教师)因素,有学生个人因素。大部分学生在幼儿时,他的智力水平便已经显现,在进入小学开始,他们已经走了6年的家庭生活,3年的幼儿园经历,他们的心中已经大概形成了教育意识。有些学生成为“后进生”是不可抗力的天生因素,有些学生成为“后进生”是家庭环境所影响,可能是父母无意中的溺爱,粗暴,或是娇惯教育,造成学生的“自大”。或是棍棒教育,在一次次严厉中疏远了感情。也或许是自由教育,养成了散漫的习惯。当他们进入学校后,最大影响者便由父母转化为了老师和同学,教师对学生的刻板印象,对他们的爱答不理,没有真正的付出耐心,或者教师希望所有学生齐步走,却忽略了学生的差异性,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慢慢的学生也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也失去了学习信心,更严重的是在他们自己的心中埋下了自己就一直是“后进生”的种子,逐步发展为对教育的毫不在意。
当我们认定一个学生为“后进生”,每一位老师的每一天每一堂课都在期待着他的进步,或是老老实实,安安静的做了一节课,听懂了一个知识点,或是意想不到的进步,都会使老师体验满满的职业幸福感,这便是教育的意义啊。茉莉不会开出玫瑰,小草不会长成大树,不必羡慕高山,更不用惧怕高山,做自己就好。
对于“后进生”,当然离不开的一定是多付出,付出时间,付出精力,付出爱啊,正如李老师所说,真诚的爱,在后进生的学习中,充满了质疑,呵斥,教师应该怀着人道主义的情怀给他们心灵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不是特殊的偏爱,而是和其他学生一样平等的爱。不仅仅有教师的爱,还有同学们,班集体的爱。给他们安排小任务,有学习的任务,有班级工作的任务,让他们感受的自己的不可或缺,点燃他对集体的热爱之情,从而转化为自己的上进心。
学生是不同的花,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花期,让我们始终保持耐心爱心,静待学生开出自己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