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二宝跟爸爸干了一架,只是因为两人拼读不一致。像这样的既动口又动手的干架可不是一次了,每次都以互相道歉告终。二宝动手的行为源于没上幼儿园之前,一次爷爷故意藏玩具不给逗他玩,他被惹急了,就出手打爷爷,这时,爷爷嘻嘻笑,奶奶哈哈笑。久而久之,就助长了孩子动手的习惯。
一次叔叔到我家玩,孩子玩打枪游戏铆足了劲,样子很可爱。叔叔就笑个不停,可二宝满脸通红,眼含泪水,跑到我身边,说:“我不打了,不打了,叔叔笑话我!”孩子做错了事,我批评他,旁边的爸爸不但不配合,还跟孩儿开玩笑。孩儿见这表情,就更放纵了。为此,我常常跟爸爸争论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可最后总是以“我不管了,你管!”大甩锅。
我工作忙,心里毛躁,表情自然是“板脸型”,二宝有时候对我说:“妈妈,你为什么不笑呢?我喜欢你笑的样子!”孩子读课文,让我听着,读完后,他说:“妈妈,你能不能认真点儿?”是的,有时我心里事儿多了,就会敷衍孩子。
我这孩儿,怎么就对表情这么敏感呢?我正努力改变着自己:惊讶着孩子的惊讶,伤心着孩子的伤心……与孩子同频共振。也在努力地凝聚着家人:该严肃的时候严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