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多年后的万同应该是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男子汉了吧!这就是教育的力量。无论成绩好坏,请想想: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的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
转化"后进学生"可以注重感情倾斜。老师对"后进学生"真诚的爱,是转化他们的一剂良药。"后进学生"们几乎从受教育起就伴随着呵斥、嘲笑、辱骂甚至体罚,因此,教师应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他们以心灵的呵护,帮他们树立起做人的尊严。这种"爱"不是故作的特殊的偏爱,而是自然而然的和其他学生一样平等的爱。不然,"后进学生"仍然会觉得老师对他是另一种形式的"另眼相看"。这种"爱"不仅来自老师,还应该来自学生集体,唤起他对集体的热爱之情。很多家长教育方式不对,要么是溺爱,让孩子从小就在百依百顺的"温柔"中习惯"朕即真理"。要么是粗暴,使孩子有呵斥和棍棒中学会仇视一切"教育";要么是放任,孩子在"自由"中疏远了感情,养成了懒惰也养成了散漫。家长行为不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为数不少的""第一任老师",却不知不觉地以自身并不美好的言行影响着孩子。教育的失误。教师在学习上的"一刀切"。"因材施教"是古已有之的教学优良传统,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总习惯于让所有的学生"齐步走",必然出现不断积累的学习成绩差异,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沦为"后进"。人们常说:"失败为成功之母",但对于相当多的"后进生"而言,失败是失败之母。面对他们的第一次"失败",教育者并未予以应有的心灵抚慰和学习帮助,以至使沉重的自卑感成了第二次失败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