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三堂地理优课都非常棒,三堂课正好体现了老中青三代地理老师对地理课堂新的探索与实践,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对地理教学的再次激活,让地理课堂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具体观课情况汇报如下:
首先,对于刘兴可老师的《地形图的判读》这堂课,可以说,非常震撼,无可挑剔,我给予满分的评价。无论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小组活动开展与展示,还是老师的引导、激励与评价,甚至是课件的设计和录课的制作,无一不是完美呈现,为刘老师及其团队老师的认真敬业和团结协作点赞,也为刘老师的学生自觉主动自主学习和积极默契合作学习点赞!同时,对于等高线地形图的深入研究与学习,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将地理学习引向生活化、趣味化和实践化的标杆,真正将地理学习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接下来,王金花老师的《巴西》这堂课总体感觉很棒,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活动和教师引领教学活动都开展较好,配合紧密,有效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目标 ,导学评也均有较好体现,是教学常态课的集大成者和升级版。但是,作为一堂省级优课展示课,还是存在着一些小问题,需要继续打磨和提升,例如:1.可适当引入小组间的竞争,让学习活动更加活跃,让课堂节奏感更强。2.教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让教学语言更加简洁。3.晒课画质有待提升,同时去除广告水印。4.课堂检测过于简单,与导学案不一致。5.对于中国与巴西的交流与合作,若引入实例进行探讨,学以致用,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与提升会更加有效,教学效果会更好。
还有李德梅老师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这节课也相当成功,观课时给人清新流畅舒服的感觉,教学效果非常好,是教学新势力的代表,有青年教师的冲劲和活力,而且各方面优势明显,还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小组活动、师生互动、提问方式、检测评价、课件制作、晒课视频等各个方面,看似随性,又有章可循,条理清晰,富有创造性,不拘束,不局促,大气活泼,阳光健康,满满的正能量。当然,亦有不足,需要继续探索改进,如可进一步优化小组的合作竞争,增加小组间的互评,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突破口,加油!
最后,时代在迅速发展,学生在成长变化,吾辈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