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号 星期一 晴
面对孩子,爱人,以及家人,你喜欢唠叨吗?喋喋不休的说教有用吗?这“唠叨”背后的危害和原因有哪些呢?面对别人的唠叨又怎样去处理呢?
父母爱唠叨的背后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
勿唠叨
往不咎,来不忧,当下事,当下究。
往复言,生厌烦,不接收,且逆反。
唠叨就是一种软暴力,带有抱怨和指责,是一种情绪暴力,有非常大的危害:
一、破坏关系。
别人会很烦,唠叨比发脾气破坏力强,发脾气像暴风雨。唠叨就像连绵不断的阴雨,让人痛不欲生。
二、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
越不听越唠叨,越唠叨越不听,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建立和父母对抗的模式。
三、孩子会选择性失聪。
不喜欢的,不想听的,神经系统会本能性的自动关闭。
四、会让孩子自卑。
孩子会感觉压力非常大,很焦躁不安,因为唠叨背后都是要求。
五、爱唠叨的人会失去尊严,话多,从早到晚说不停。会失去别人的尊重,别人都不喜欢。
唠叨的原因分析:
一、自我控制欲强,对别人期望过高。
二、太自我,缺少倾听。活在自己的观念和想法里。
三、没有沟通目的,只是宣泄情绪,抱怨指责别人。
四、失去做父母的威信,没有做好自己,少言传,多身教。
五、爱翻旧账,去否定、攻击、唠叨对象。
六、对自己不自信,对他人缺乏信任。
七、具有典型的负面思维。对未来充满了担忧。
八、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唠叨的模式:我们小时候讨厌父母唠叨,我们就会把自己也变成爱唠叨的家长。
反观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观察一下自己,找出自己的问题之所在。
如果被别人唠叨怎么处理:
一、看到它,那只是别人在表达他的观念和情绪。
二、用慈悲的心去看待唠叨者,他内心被认同被倾听的渴望,多倾听,多理解,多认同。
三、直接去沟通,告诉对方:我听到了,我接受或者我不接受,但是不要有情绪,用理性和智慧,真诚和慈悲去解决问题。
管住自己的嘴,少说(不超三遍),一遍是爱语,二遍是叮咛,三遍就是啰嗦,四遍就变成了唠叨。所以,事不过三。
“知止”是一种智慧,学会闭嘴是一种智慧,反思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