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亲子思想日记第213天
泰硕妈妈

好的教育是什么?

什么才是好的教育?

一般人都会说:“当然是素质教育。”

那到底素质教育又是什么样子?曾经自己也狭隘的以为,素质教育就是多才多艺,琴棋书画全面发展吧!

那全面发展仅仅是琴棋书画吗?

现在读完鲍鹏山老师这本《好的教育》,对素质教育有了新的理解。鲍老师告诉我们,好的教育在千年前的孔子、孟子已经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他在《论语》《孟子》等传统经典中找到了教育的本质:知识传授与技能教育固然重要,但教育最根本的使命是唤醒孩子的生命力,提升其价值判断力和审美鉴赏力,使其成为一个有道德认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鲍老师首先提出了教育的两大使命

第一个使命是传承并发展人类的文明。传承不是要记住文化知识,而是通过文化使人民文明化,中国人灵魂里有古人,有孔子,通过教育“使文化化到人的灵魂和头脑中去”。

第二个使命是传授并创新人类技术,拓展人类知识的边界,学习科学技术知识。

接着鲍老师花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从《诗经》中领悟出的教育的本质:兴,观,群,怨。

兴,是唤醒人的生命力。就是说让我们兴奋起来的东西。比如一段音乐,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让自己内心激发出自己的内驱力,不管多难,都是勇往直前!

观,是提高人的理解力,判断力。这里的观不单指观看,还有心灵的评判。思维的理解衡量。是通过看,映射到我们的心灵,传递给我们的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标准。

群,是提高人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是说,人要有高情商,有情商的人会考虑到他人的感受,愿意承担,敢于承担。影响周围人的是群,影响更多的群体是社会。是对群有帮助,就是是对社会有用。

怨,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它不是字面意义的批判性思维。比如老师上课教的课文,数学是我们被动的接受技能,而怨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老师教的是基础的技能,那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再有更好的创新,而不是思维被局限了。是突破原有的认知,更上一层。

了解了教育本质,鲍老师又告诉了我们该读什么:经典和元典。

鲍老师说,孩子一旦被孔子思想原点知识唤醒,诸子百家读完学透,他对学习的热爱与激情将一发不可收,并会影响孩子一生的价值观。

孩子小的时候,不一定非得先从学唐诗开始,甚至不要先从诗词开始。应该从最经典本质的起源开始。

经典和原点的区别:

经典数量太多了,不同的时期都会出现经典,比如:一位小说家写了一部小说能够传下去,就叫经典了。一个作家写出一本书,达到了一个高度,这也叫经典。

但是原点,他一定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出现的,现代的今天不可能出现原点。原有是源头的意思,有开天辟地的先例,就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源头的东西,或者是一种开山式的著作就叫原点。

所以我们中国人的原点,人类文明的起源,人类的精神和认知出现大突破的这么一个时代,宇宙大爆炸是物理方面的形成。而知识大爆炸,西方是古希腊,

中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这就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精神大爆炸,那个时代出现的作品才叫原点。

这个原点直到今天它都界定了我们人类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我们的价值观。

今天我们所有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都是从春秋战国孔子时期开始的,所以叫原点。

所以让我们的孩子先学原点,然后回过头再学其他经典才是正确的读书顺序!

读完这本书,非常赞同鲍老师关于好的教育的很多观点,也非常钦佩鲍教授对好的教育的深刻思考和独到的视角。

其一,好的教育不只是授道解惑,更是对心灵的滋养、对情怀的培养、对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引导。80分观点很独特,留下的20分就是给孩子以自由的思考和理解,无论正确与否(其实也无所谓对错)。就像孩子们小学生时做阅读理解,写作文时总是天马行空,并没有标准答题模式,但在中考和高考时,我们明白要按老师的要求去写,有时候从这个角度看,教育和功利是对立的。

其二,成长不只是知识的宽度,更是思考力、创造力的高度。好的教育是是两者的完美融合,即:知识的获得与知识的变现;成长不只是能写出作品,也包含能欣赏作品,并能通过阅读激发出内在的力量,进而提高明辨是非和孤立思考的能力。

其三,好的教育不只是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更是家长面临的新课题,与其抱怨现行教育的诸多弊端,不如从每个家庭开始改变,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启蒙教育者。家长的教育理念决定孩子的成长宽度。所以喂饱孩子的身体、精神和思想。所以好的教育值得社会各界关注和反思。

听完这本书,还有一种脑门开盖,醍醐灌顶的感觉。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文情怀的人更容易成功,因为他们是被教育成人,而单单有技术的人只是被教育成工具。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了生存必须掌握一种技能,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工具,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自己可以选择成为人。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有次第性的问题,如果他成绩真的不好,那么先教育他成为人,之后再去学习技能也未尝不可,因为如果他真的有“兴、观、群、怨”的能力,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的四心,这个孩子的内驱力一定会促使他成为他应该成为的人,而不是你想让他成为的样子。

听完书还有一种感受很深,就是人的一生拥有内心的强大和应变的能力对于整个人生中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教育的本身应该是让人有能力过好此生,技能的掌握只占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在教育中的比例也应该只占一部分。但现在孩子们的教育倾向绝大部分都只是关系技能的,而忽略了更重要的那部分。

学习本身是需要兴趣的,现在家长的焦虑,对成绩的期望,把孩子压的喘不过气,更何谈兴趣,教育的思路本身出现问题了。

我觉得像我这样在上学期间甚至前10年前对读书在思维层次的学习和理解都很少,进入读书会之后才慢慢加强了对读书学习的领悟,所以我越来越深刻感悟到学习也不分年龄,教育需要教学相长!

所以当有所认识到的时候就去开始吧,去读书,去学习,去读经典和元典,自己首先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学起来,就算费劲也比不学的好!相信终有一天,自己也会越来越好!就像书中最后说的:传统文化不是来拯救世界的,而只是用来确立自己的!好的教育最终就是把自己活好!好好生活吧!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287449
推荐日记
《10月30日 晴 星期一 亲子日记第71篇》
《烦恼篇》
《习惯成自然(93)》
《322》
《陪娃路上欢乐多》
《亲子日记第1468天》
《2023年10月30日星期一天气晴》
《2023.10.29亲子日记第222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023.10.30随笔小记》
《静待自律花开》
《安住当下》
《家长开放日》
《快乐周一》
《成长》
《亲子日记第256天》
《2023年10月30 星期一 天气阴 亲子日记第70篇 愉快的沟通》
《亲子日记》
《10月30日星期一》
《亲子日记第241天》
《亲子日记212》
《今日随笔》
《发烧》
《10.30》
《10月30日》
《亲子日记23》
《贝贝急哭了》
《2023.10.30 星期一 晴 口述日记》
《杭州亚运会》
《亲子日记505 公园里的小乐趣》
《成长日记》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