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小本APP
人工智能亲子生活社区!
下载家长小本APP
内生动力
储老师育儿

《内生动力》二,如何保持实现目标的动力

有了恰当的目标之后,我们就需要重点考虑如何保持迈向目标的动力。

说到这一点,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如何建立良好的习惯,如何制定奖罚规则等等,但作者认为,首先要强调的不是这些,而是监控进展,即通过关注任务的进度,激励自己坚持下去。

关于这一点,作者有这样一个故事。本书作者年轻时是以色列公民,曾在军队服过两年义务兵役。而作为一名女性,她所从事的文职工作极其无聊,除了收发文件,大部分时间无事可做,但又必须坐班在岗。无奈之下,她只好把度假作为坚持工作的目标,把工作看作假期之间的间隔,每六个月为一个周期,通过数倒计时迎接假期的方式,来熬过那段沉闷的岁月。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提出,监控任务进展对于保持动力非常重要。就像她在军队服役时,盯着一个又一个的假期,每天数着倒计时来获得激励一样,当我们感觉在实现目标上有进展时,就会有动力坚持下去。这也是为什么前面提到,要为自己的目标设定一个数字指标,这样便于掌握进展。

不仅如此,作者告诉我们,记录任务进展的方式,也就是记录一件事的“完成量”还是“剩余量”,也会影响完成目标的积极性。

比如一本书读了四分之一,是把它看作“已经读完了25%”还是“还有75%要读”,会影响我们的阅读积极性。这是为什么呢?

通常人们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开始和结束的时候都会比较积极。因为开始时能看到明显的收益,而结束时能看到成功的前景,能给人鼓舞。

在中间阶段,人的干劲和效率往往会降低。因为这时候,无论你将自己的行动和已经完成的任务相比,还是跟没有完成的剩余任务相比,都显得很微弱,所以容易出现心气下降、动力不足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种状况,作者介绍了一个方法,叫做“小区域原则”。也就是说,在追求目标的初始阶段——比如进度大约1/4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先停一下,回顾已经完成的任务,因为它是小区域,剩下的部分是大区域;而过了中间点之后,我们就应该看还差多少没有完成,因为完成的部分变成了大区域,剩下的部分是小区域。这样一来,我们的行动产生的影响就会显得更大。

比如,你想读完7本《哈利·波特》,刚开始读完了两本,你就应该停一下,回头看看,告诉自己“真不错,已经读完两本了,再接着读两本吧”,而等到读完第4本之后,再去看看剩下的一小部分,跟自己说“只剩3本了,肯定能读完”,这样,你读书的积极性会更高。

那么“小区域原则”在实践中管用吗?

我们来看作者参与设计的一个实验:纽约有一家卖寿司的韩国餐厅,曾经推出“买十赠一”的促销活动,它把优惠卡分为两种,一种是从0到10累计消费次数,一种是从10到0倒数消费次数,谁完成10次消费就送一次免费午餐。哪种优惠卡的效果更好呢?

结果显示,这取决于顾客能得到免费午餐的进展。

比如,有些顾客,拿到卡片之后,可能很快就来吃了好几顿,已经超过5顿了,那如果优惠卡在设计上,能让他们把视觉注意力放在还差几次上,他们就会更快回来消费。

另一些顾客,拿到优惠卡之后,可能并不是经常来,两个月了才来了三次,那如果卡片在设计上,能把他们的视觉注意力引向他们为数不多的那几次光顾,他们就会更快回来消费。

概括来说就是,在追求目标的开始阶段,要多去引导顾客注意他们已经来吃过的几顿;而在结束阶段,要多去引导顾客注意他们还没消费的那几顿,这样就能增加食客的回头消费率。

这也说明,“小区域原则”是管用的。

对于其他的任务,如果我们想更好地激励自己,也可以用上这个原则——在没有到达任务中间点时,我们应该多回顾已经完成的进展,而过了中间点之后,就应该更多地向前看。

当然,对于完成目标而言,仅仅监控任务进展肯定不够,为了不断前行,我们还需要从成功和失败的行动中获取反馈。

在推进一项任务时,如果获得的反馈是正面的,就会让人很振奋,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重复前面成功的方法。

但是如果遇到了挫败,就会降低我们做这件事的积极性,不仅是因为情绪受了打击,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现在的做法有差错,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那么,如何在遭遇挫败后保持追求目标的动力呢?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几点,比如保持心理距离,把自己的状况抽离出来,想象它发生在一个陌生人身上,客观冷静地看待失败;

再比如把自己的失败当做一种经验,向那些有类似困难的人提供建议,从而增加自己做事的信心等等;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一种强调学习的成长型思维。

所谓成长型思维,是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的概念。在她看来,人们对自己的智力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有些人相信人的智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得到发展的,这就是“成长型思维”;另一些人则认为智力是静态而不能改变的,这就是“固定型思维”。不同的理解会影响人们对待负面反馈的态度。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大脑不是固化的,它在面对挑战时会不断学习和发展;重要的不是正确完成每一件事,而是通过学习获得成长;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只要通过它们取得进步,就是值得的。

比如说,有人考英语托福失败了,但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增加了自己的词汇量;有人参加实习生训练营被淘汰,但至少看清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有人想换工作没有成功,但增加了面试求职的经验,如此等等。

以这样的心态看待我们的目标,就能降低失败的负面影响,把失败变成进步的阶梯。

(关于如何培养和应用成长型思维,请参阅《终身成长》)

我们对一件事的投入和积累的专业知识,也能降低负面反馈的影响。比如,有一位从业几十年的销售高手,在一次季度考核中排名垫底,他不会感到气馁,因为他对自己多年积累的专业优势有信心,他相信这只是暂时的波动。这种挫败不但不会击倒他,反而会激发他的斗志,让他更有动力重回巅峰。

相反,如果是一位刚入行的新手,在销售排行榜上垫底,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或天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

从这个角度看,通过长期投入积累的专业优势,才是对抗失败的最有力屏障。

总之,设置一个适合自己的、具有强大驱动力的目标是实现理想的第一步,第二步是通过监控任务的进展来自我激励,保持成长型思维,让自己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下接第三部分,如何处理目标之间的冲突。)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s://jiazhangxiaoben.com/nw/page/article/seocontent.html?id=1288748
推荐日记
《2023.10.31 亲子日记第240篇》
《亲子日记第七篇》
《2023年10月31日 星期二》
《10.31.星期二》
《2023.10.31星期二 亲子日记第42篇 爸妈的工作》
《学会放手孩子》
《饭后游戏》
《回老家》
《让孩子远离游戏危害》
《成长日记第39篇》
《大表扬信》
《第一次戴队徽!》
《2023.10.31 星期二 亲子日记第42篇 我们的工作》
《什么都聊》
《越来越懂事的小孩》
《全勤小宝贝》
《成长日记第30篇》
《第2篇》
《十月31日星期二 晴》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言传身教,相信影响的力量》
《心里坦然》
《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亲子日记第232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亲子日记447篇10月31日星期二天气晴》
《向榜样学习》
《童心》
《反思》
《10.30.》
下载家长小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