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日星期三 天气晴
昌城小学1.9邹果果妈妈
今天早上在网上看到这么一句话:爱孩子,便“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第一次读到这句话,对我触动很深。
我总以为我爱孩子,但其实,爱孩子的前提是看见孩子,看见孩子的前提,是看见自己。只有孩子自己知道,什么是她最想要的。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向外劝导你孩子,向内劝导你自己。而我们都在修行的路上……
处理孩子问题从改变自己开始。我每当空闲时都会带着果果去看书、去游玩儿、去做DIY手工等等。种种亲子互动瞬间有甜蜜,但有时候也让我感到崩溃。我渐渐发现果果做事喜欢拖拖拉拉,尤其是吃饭、出门、写作业的时候。我就会忍不住不停地催促,一生气就开始吼孩子:
“还没写好!你怎么那么慢?”
“还没吃完?真是快把我急死了!”
“跟你讲了好多遍,叫你快点儿!鞋子要穿这么久吗?人家早就出门啦!”一想到这些,我就特别有感触。
有人说,对于一个家庭来讲,父母是树根,孩子是花朵。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树根也有问题。我们常常以为是孩子的问题,但其实是我被问题的表面现象给困住了,是我的问题在孩子身上“开了花”。我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指责、批评、要求孩子,当孩子达不到预期,就生气、愤怒。其实作为孩子来讲,当看到妈妈生气,她的内心也会非常痛苦,她会感觉到自己不被妈妈喜欢,不被妈妈认可。时间久了,她可能就容易变得自卑、懦弱。想想都觉得可怕。
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教育孩子要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如果我们看到孩子存在一些“问题”,就要尝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安慰、鼓励她,或许才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爱孩子的前提是看见孩子,而看见孩子的前提是看见自己。当我们对孩子问题感到焦虑或担心,那是我们的内心还没有完全地接纳自我,没有看到真正的自己。同样的道理,只有当我们学会了与自己的内在小孩相处,我们才会与我们的外在小孩相处。
父母是看见孩子的那个人。如果没有能力看见孩子也没关系,至少不能以爱之名捆绑孩子,给予孩子爱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