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分享一篇文章:
对孩子高控的家长,最大的问题是不自知,认为自己做的都对,火候得当。
可以看看这些做法有没有:
1,没能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改变自己的做法,总是用对待低龄孩子的方式对待他。
比如,对小学孩子过于关注吃喝拉撒,好像他是幼儿园宝宝。
对初中孩子还是事无巨细地管理学习,盯作业、装书包……
2,对孩子的标准永远随着他做到的事而提高。
这个不对吗?没错。但是很多家长没有给他足够的肯定认可,而是急于提高标准,让他感觉总是够不到。
实际上,家长不要那么抢戏,孩子在有足够能力和能量时,自然会有更多追求的。
你总是抢先提早设定目标,他会一直有挫败感。
你变成主角,他就成了被操控的木偶。
3,家长生活里有大部分时间是在思考孩子的事,在为他操心。
我们为孩子付出的太多,就是问题。付出一部分就是恰好的。当然孩子有特别情况、在特殊阶段除外。
操心太多,必然做多,就变成了高控。
4,跟孩子时刻在一起,随时对他做事的方式、细节、小失误在评价纠正。
在一起的时候,也可以各做各的,不要一直盯着他。
要接受他和我们不一样,做事方法、喜好,都不同。
他是另一个人。
我们不一定对。
即使你觉得对,对他来说不一定对。
即使真的对,也最好让他自己发现、修正,不是必须由你说出来。
5,话太多。
家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语言,随时把心里的焦虑表达出来。
其实,要想让孩子心理健康,应该是我们自己闭嘴,多鼓励孩子把情绪表达出来。
我们的情绪自己找办法解决。
6,头脑里有太多过分在意的事,有很多框框、红线,对某个方面过于紧张,缺乏灵活性。
比如,对吃蔬菜、零食、入睡时间、光照保护视力、手机使用……
每天都在叨叨这些我们头脑里的清规戒律。
实际是,家长越是过多在意的,越会变成孩子的问题。
放松一些,灵活点,多用其他方式带动做到,少用语言强化。
如果家长在意的不只是一件事,而是同时有很多个事,孩子真的会受不了的。他会没有一点放松的机会。
总的来说,现在的孩子在校已经生活在一个高控的环境里,他们尤其需要回家能放松。
特别是那些天性敏感的孩子,他们在同样的环境里,会接受到更多的约束,因为他们更有责任感更守规则。回家了,就需要更多的放松来缓解。
家长要管好自己,约束言行,管理情绪,多去关注自己的生活。
收回“魔爪”,对自己下手。
这样,孩子才能有更大的喘息和生活的空间🌸
今天早晨先跟夏老师沟通了一些班级情况及学习的方法。又在群里与家长们交流了一翻。孩子的成长,就如一棵幼苗,它要遵循自然成长的规律,孩子会慢慢成长,会开悟,家长做好辅助工作,陪伴着他们成长。有时候我们着急,是因为他们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但我们的期望值是不是与年龄不相符呢,其实孩子在一步步变好,从种子发芽到幼苗到长大再到开花,不是一蹴而就的,请给他时间,请给他耐心。我们过程中做好浇水施肥拔草,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