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日 第140篇 星期四 天气:晴
今天看到的,分享给大家看一下
与学习有关的一句话,却需要几年时间去体会)
很多家长混迹于各大平台的教育板块,看各种文章,听各类教育视频,就是希望能够找到让孩子学习成绩变好的方法,最好是一招致胜的那种。结果有些家长确实是找到了,因为各种学习方法经过高度提炼,最后就汇总成一句话,只要能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那么就一定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简单吧,学习能力就是学习成绩的保证。家长啥也不用干,只要把孩子的学习能力提起来了,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提高。拿到秘籍的家长如获至宝,恍然大悟,真理原来这么简单!但是,真正到了孩子实际操作时,才发现难度远大于自己的想象。
因为理论是抽象的,到了执行层面就需要具体的操作步骤。而每一步具体的操作步骤都是需要孩子花时间去执行和积累的。说白了,能力的提高也是需要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来积累和增加的。
所有和学习相关的内容都是需要时间的,所不同的是在不同的年龄段先学什么,再学什么,能学什么,不能学什么,这些是家长需要搞清楚的。所以,越是字少的捷径,越是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而对于学习能力来说,主要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如何学习新知识,包括怎样高效的理解和掌握。除了孩子本身理解能力的强弱之外,还要兼顾大脑发育的过程。随着大脑的发育,孩子的理解能力本身就会变强。但是这期间存在一个矛盾,就是大脑理解能力不够强的时候,学习的时间是充裕的,而等到大脑理解能力足够强时,学习的时间是不够用的。
很多家长关心的是怎样来减少这种矛盾的出现,从而获得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学习优势。这里主要涉及到一个策略问题,和学习能力无关,主要是关于知识层面的积累。在大部分家长的眼里,希望能够在理解能力不足的时候学习更多的知识,这样在理解能力起来后,就有更充足的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
从应试的角度来说,中考和高考考查的知识内容都是固定的,就那么多。提前学不学其实差别不大,真正体现出差别的是对知识的考查形式,而这一部分在学习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也没办法通过提前学习来掌握。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基于理解能力的知识是没必要提前学的,一个是理解起来很困难,一个是没办法做题,或者说是做有一定思考难度的题。而另外一些属于“机械性、重复性”的知识,不太依靠理解能力的知识则是可以提前学的。
把将来需要在这类知识上耗费的时间给节省下来是有必要的,把这些时间留给那些需要耗费时间去理解的知识则更有利于理解掌握。因为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思考的时间不足,而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掌握。
相比之下,将来就会更有学袭上的优势。(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