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同,何许人也?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手记二中《我和万同的故事》中的主人公。
万同,一个典型的学困生,甚至还有一些不良习惯,悄悄拿走同学几千块钱的随声听,无人监考作弊.....还有曾有些社会哥们儿,但他关心集体,爱帮助同学,有一颗向善的心。
李老师以民主、科学、个性的指导思想,探寻其背后的原因,因人制宜,因事制宜,使万同慢慢转化,让我心底由生敬意。
今天我也来讲讲我和我的“万同”的故事。
董同学:好动,管不住自己,又有强烈的好胜心,热心,嘴巴甜。
我刚接这个班时,带领孩子们做核酸检测,又不认识孩子们。随手就抓了董同学,让他和我一起在门厅这儿等别的同学。学生和我不相识,于是和我一起等待。刚开始,孩子可能对新老师有点生疏,也或许是暑假在家待久了,没有人跟我打招呼,于是告知他们,我是你们的于老师。再来一个孩子,这次不用我说了,董同学直接说:“这是咱们的班主任,于老师,跟老师打招呼。”一直我都没怎么说话,他一直来的同学重复这句话。其实他给我的第一印象,这个孩子肯定不稳当,可能还有点淘气。
我号召孩子们写日记,这可真是和孩子们沟通交流的好渠道。他在日记中写到:我最爱踢足球了。他爱踢足球的原因就是:日本说中国足球没有希望了,我心想,有没有希望又不是你们日本来评价的,你们有资格吗?所以我就想证明给日本,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男足球员负责打败日本。这小子,好大的口气。听起来有点不着边际。但这又是一个孩子最纯真的内心,不服都不行。
真是那句话:有志不在年高。
透过他的日记我了解了他的兴趣爱好,并且看出这是一个有血性的小男孩。
后来他又在日记里写自己最崇拜的球星是梅西。那篇日记写的也很有思想。
好像在这过程中,他也有些让人生气的事,比如上课随便说话,走路对不是很规范,学习成绩很差,但好像都被我选择性遗忘。在心里,只记得他的好。
于是我开始大张旗鼓的表扬他。让他把自己所崇拜的球星梅西给大家介绍。脱稿,大方,流利。结束后,大家的掌声异常的响亮。
当时疫情来袭,开始在家上网课,过了有两周左右,他在钉钉上给我发了一条消息:于老师,感觉有点想你了。当时可把我感动坏了,我心想: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小子,还能想老师,这对我是非常大的肯定啊。后来疫情终于过去了,回到学校后,我们班好几个女生围着我和我说,于老师,你是这么多年来,董同学唯一喜欢的老师,真厉害!后来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董同学的成绩一直稳步提升,慢慢变好。
带着自己的心去读《爱心与教育》,带着自己的梦去读《爱心与教育》,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爱心与教育》,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爱心与教育》。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