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否是巧合,似乎每个班都有一个“万同”,他们拥有几乎同样的“恶习”,上课不仅不听课还打扰其他同学学习,下课追逐打闹,甚至欺负别人。但并不是每个“万同”都会遇到一位“李老师”,也不是每个“万同”最后都能成为国之栋梁或者“最可爱的人”。因为“万同”的种种“恶习”,随便一个都令老师们非常头疼,不论是暖心安慰还是严厉批评,他们似乎都无动于衷。每当班里的不同学生一次次来告“万同”状,我对他的耐心值也一点点变成了负数。也会有很多个瞬间,想放弃他们的学习,只要他们不捣乱,不做危害他人的事我就心满意足了。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书,我不禁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惭愧,我从来没有像李镇西老师对他们付出这么多,也没有像李镇西老师一样对他们对他们拥有这么多的耐心和爱。甚至当我跟家长沟通“万同”的情况时,对于他们的遭遇我除了感到同情却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帮助他们。
李老师的话给了我启发,“万同”是一个精神和感情的双重孤独者!从小几乎没有什么亲情之爱,读小学起,便总是生活在集体舆论的对立面。成绩太差,使他很难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干涸的心田,渴望真情的雨露,可是,谁来满足万同作为一个“人”的最起码的精神需要和感情企盼?而离开了对学生心灵的尊重,还有什么教育可言?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的,而李老师的每个故事都能深深触动我。童心可鉴,泪眼作证,有了一批又一批心心相印的学生,我变成了情感富翁和精神巨人;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者,还有比自己人格的丰碑铸在学生心目中更崇高的荣誉吗?这便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幸福吧。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同样,做一天、一时的好老师并不难,难的是像李老师这样每时每刻心中挂念着学生,充满对学生的爱护、关爱。李老师品有教育智慧和技巧的,更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正是由于他把爱心献给了教育,捧给了学生,才换来的如此“成功”。